王建紅
華夏少年意氣揚,理想在前,誰能擋?只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把高屋建瓴的理想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需要的是行動的加持。作為當代青年,當以修身為本,思想加以引之,以義為其目標。
修身為本,提升內在,始出發。人若沒有修養,在世上就如水上浮萍一般,無根無源,談何理想?被世人稱為“偉人”的列寧,在遇到端水上樓的女工時,選擇請女工先上樓,不因自己地位高貴而無禮,是其修養的外現。古人有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個人有好的修養,是能把萬事萬物做好的前提與基礎。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自當奮發圖強,努力提升自己的內在,有了學識,才能支撐我們追求理想,才有能力把理想變成現實。
價值引導,端正思想,再奮進。正確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給我們努力的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引領著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蛟龍號”上的“兩絲”鉗工顧秋亮等一個個大國工匠堅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偉人在奔赴成功的路上,會時時自省,端正自己的思想。青年人應當不忘學古之“君子品德”,亦不棄今之民族精神,我們知道:好的思想精神宛如草原上不滅的火焰,激勵著我們無懼冰雪嚴寒,向理想邁進。
義與理想,二者相依,不可棄。青少年的理想,一定是符合“義”的理想。作為中國民族的新鮮血液,青年人當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青年人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才更有意義。戍邊英雄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感人肺腑。他們心中都有“義”,而今我中國青年,更當堅守正義,向光而行;當遵守道義,以道德與法治規范自身行為;當心存國家大義,雖“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卻一心向中國,為中國,愛中國。個人理想與義,二者皆不可棄,只有這樣,個人發展才能與時代的洪流共進。
通往理想的道路是崎嶇不平,充滿阻礙的,青年人自我發展的過程是漫長的,充滿艱辛的。但,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而后,發必中矣!奮起直上,常思常改,不忘義與理想,去創造屬于青年人的輝煌,去創造屬于中國的輝煌!
1.緊扣關鍵詞,提綱挈領。全文將材料中的“修身”“矯思”“立義”三個關鍵詞巧妙設為三個分論點,圍繞三個分論點展開分析,分析全面,論證嚴密。
2.采用總分總結構,思路清晰。開篇由材料引出中心論點,中間三段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條理分明,思路清晰。
3.聯系青年與理想,突出材料重點。全文分析論證中,將射箭的比喻與青年追求理想緊密聯系,充分照應材料和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