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每個人從一出生就使盡“吸奶的力氣”,要吃、要喝、要拿,要長大。你不讓他翻身,他要翻;你不讓他爬,他要爬;你不讓他走,他還要走;你不讓他跑,他還要跑。
跑著跑著,跑離了父母的視線,跑離了父母的身邊。
這就是生命!
當你要求子女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怎么長大,怎么跑離父母身邊的。
如果我們的遠祖不跑,怎么從人類最早的發源地,散布到全世界?
什么是拓荒者、航海探險家?他們常常一去就不回頭。在異鄉開拓、婚嫁、生育,那個對于父母來說的異鄉,就成為他們子女的故鄉,所以說“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每個老人都要知道,你子女的故鄉不見得會是你孫子孫女的故鄉。
從你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就要走向獨立,有他自己的家。
或許你要說你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出生的地方,就算離開父母,也住不遠,憑什么你的孩子就要“飛得見不到”?
以前從這一城到那一城不知道要走多久,現在十幾個小時,已經到了地球的另一邊。以前一封信漂洋過海要多少天?現在網上手指一點,已經到了!你難道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在上一代,不要走出去嗎?
沒錯!有些孩子可能留在家里,從工作到婚嫁,全聽上一代安排。
問題是,那些心有鴻鵠之志的,卻可能早早就想飛。
他是鴻鵠,你能把他的翅膀剪了,不讓他飛嗎?
你要怨,只能怨自己生了鴻鵠。
孩子有大志,你該高興啊!你沒看見多少父母,一步步牽著孩子上幼兒園,進重點小學、中學、大學、出國、進名校研究所,在海外成家立業,幾年難得回國一趟,直到父母歸天,才驚鴻一瞥地出現。
他太成功!太忙!連他的孩子都不容易見到他,你還有什么好怨?
孩子結婚,就不只是你的孩子,而是別人的丈夫或妻子。如果你想不通,就想想自己,從你戀愛、結婚、生子,你是跟父母愈走愈近,還是愈走愈遠?
你當然要拼盡全力賺錢養家,愛你的另一半,疼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你父母的孫子,你培育他,是為你父母延續香火。“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你養兒的時候,確實體會到做父母不容易,也確實想報恩,問題是,你“養兒”還來不及呢!想歸想,你當下去報答了嗎?
只怕還要父母幫你帶孩子,等你孩子大了,想回頭報恩,父母就算沒走,也老得動不了了!
人人都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卻常常上演“子欲養而親不待”。
為了讓下一代好好發展,讓孫子孫女得到好的照顧,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延續,做父母的本來就得犧牲,上一代為我們犧牲,我們又為下一代犧牲。
犧牲是為了生命的延續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