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1960年10月2日早上5點,電影《蒂芬妮的早餐》開拍,奧黛麗·赫本在第五大道出場。在一個通宵的狂歡之后,霍莉小姐坐著出租車來到繁華的商業區,街上沒什么人,天空一片灰色,霍莉小姐下了車,她穿著黑色禮服,走到蒂芬妮珠寶店的櫥窗前,她手里拿著一個食品袋,里面有一杯咖啡和一塊可頌面包,她打量著櫥窗里的珠寶,開始吃早餐。
很多人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奧黛麗·赫本穿著紀梵希設計的小黑裙子,站在蒂芬妮珠寶店門口,大明星、時裝和高級珠寶,三位一體。
我在這里不想說電影,我想補充一點兒關于櫥窗的背景知識。
1897 年,有一個叫鮑姆的美國人推出了一本雜志叫《櫥窗》,第二年他還成立了全美櫥窗設計師協會。他要傳授自己的營銷經驗,那時候,正是所謂“視覺營銷”興起之時,電燈取代了瓦斯燈,商店里的照明得到了改善,美國的平板玻璃產量上升,不用再從法國進口玻璃,櫥窗變得很重要。鮑姆說,要讓櫥窗里的東西動起來,像舞臺上的角色一樣動起來,人們會停下來看櫥窗里那些旋轉的東西。他說,櫥窗不要放太多東西,要思考怎么高雅地展示一條圍裙。他說,要學會調整燈光,把櫥窗加寬加深,讓商品處在榮耀之光中,讓它們看起來像珠寶一樣。
《櫥窗》最高峰的時候,發行量有幾萬本,也就是說,有數以萬計的商店老板向鮑姆學習櫥窗展示技巧,學著用櫥窗去誘惑顧客,他們要瞄準顧客的想象,操縱他們無意識的欲望。鮑姆留下兩句營銷名言,一句是:人們似乎沒有辦法讓自己不受欺騙;另一句是:沒有廣告,現代商家就會被人遺忘。
再回到這部電影。電影中的霍莉小姐是抽煙的,抽煙和獨立女性有什么關系呢?我來說一點兒有關煙草的知識。弗洛伊德有一個外甥叫理查德·伯尼斯,他號稱是美國公共關系第一人,他服務的客戶有寶潔公司、英美煙草、美國聯合水果公司等。他受雇于英美煙草公司的時候,做了一個很著名的案例,就是在1929年紐約復活節游行的隊伍里,安排了一個抽煙的女性方陣,方陣里的女人都拿著一支煙,款款地走在紐約街上。在這個案例之前,伯尼斯專門拜訪了一位精神分析學家,這位精神分析學家跟他說,香煙是女性的“自由火炬”,女性欲望在現代世界中是被壓制的,她們要舉起火炬來反抗。伯尼斯的這個策劃非常成功,好多報紙都報道了吸煙女性參加復活節游行。
在伯尼斯開始塑造女性與香煙的特殊關系之初,吸煙女性在美國不過3%,在他的鼓動之下,吸煙女性比例很快漲到了5%,到50 年代,約有33% 的女性吸煙?!兜俜夷莸脑绮汀防铮瑠W黛麗·赫本拿的那根61 厘米長的煙嘴,是一支俏皮的自由火炬。
你要說所有吸煙的女性都是被伯尼斯蠱惑的,那顯然高估了他的影響力。但伯尼斯的確是第一個把吸煙與獨立女性的概念聯系在一起的。
伯尼斯見客戶的時候,很愿意聊聊他的舅舅弗洛伊德,他把自己打扮成大公司的精神分析師,幫助大公司解決問題。他的哲學是,我們了解群眾的心理機制,群眾受非理性的欲望驅動,如果大公司能把個人的本能加以利用和引導,就會有驚人的經濟利益。一個烏托邦社會,就是群眾的思想和品位被精英塑造,群眾被暗示該去追求什么。
伯尼斯1891 年出生,1995 年去世,這位公關之父活了104 歲。有一位英國導演,以伯尼斯為原型拍了一部紀錄片叫《自我的世紀》,我們都夢想自由和獨立,都想追尋自我,但很多時候,我們落入他人的圈套,熱衷于消費那些能代表自由、獨立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