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路 雷蕊榛 黃婉琳
四川省夾江縣是全國著名的“中國書畫紙之鄉”,近年來,夾江縣農信聯社踐行地方金融主力軍銀行的使命擔當,緊緊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傾力服務“三農”、小微和實體經濟,為紙產業鏈的不斷壯大注入金融“活水”,提供了“動力源泉”,全力助推鄉村振興落地見效,以紙為媒,執筆細描,繪就了一幅幅“千年紙鄉”的美麗新藍圖。
走進夾江縣馬村鎮石堰村墨韻書畫紙有限公司,只見50多歲的紙商許安付正熟練地演示著手工紙漚、蒸、搗、抄4個環節72道工序過程,許安付說:“感謝信用社的大力支持,讓我這一身本事可以繼續施展,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手工技藝能夠完整地傳承下去。”
隨著技術革新和經濟發展,傳統的手工造紙因造價高、產量低,逐漸被工業化的機器造紙工藝所替代,許安付的手工造紙工藝的規模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書畫紙市場的需求,手工造紙將面臨放棄的局面。
夾江縣農信聯社積極響應政府扶持地方傳統文化產業的號召,注重信貸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了解到許安付的難處后,為他提供了經營發展思路:通過機器書畫紙盈利,促進手工造紙傳承發揚,走一條“機器造紙+手工造紙”高效發展之路。同時,該聯社為許安付提供了115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其擴建廠房,升級造紙設備,提高抄紙產能。經過該聯社兩年的扶持,許安付開辦的墨韻書畫紙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產能擴大了兩倍,該公司還被評為四川省重點文化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許安付通過“中小學書法大賽”“文房四寶博覽會”等多種方式不遺余力地傳承著他的手工紙技藝,獲得了廣泛贊譽。
夾江縣農信聯社多次深度參與政府和紙企業戰略對話,大力支持夾江縣紙產業環保解決方案,為天祥紙業等大中型紙企業能源改進、設備改造提供了金融支持,為55家紙農、紙商提供了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全力幫扶手工紙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截至2020年末,夾江縣書畫紙年產量達3萬噸,紙產業加工銷售及文旅產業綜合產值約40億元,占據了全國書畫紙市場的“半壁江山”。
夾江縣馬村鎮方溝村的天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雨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回鄉創業青年。沒有接班人,老一輩造紙人手里的傳統技藝將面臨失傳。從小對手工紙耳濡目染的楊雨,一直對紙文化底蘊有著濃厚的感情,于是,他決定回鄉闖一番事業,讓家鄉的“千年紙”能夠發揚光大。夾江縣農信聯社為扶持創業人員開發了“惠商貸”“創業貸”等產品,在得知楊雨的想法后,該聯社立即為他發放了第一筆信用貸款,用于采購造紙設備,成立了以機械紙和手工紙為主營的紙業公司。
2017年,楊雨的公司面臨流動資金極度缺乏的困境。夾江縣農信聯社為其開通了“綠色通道”,迅速發放了200萬元信貸資金,并建議他以此次搬遷為契機,將公司打造成“以線上銷售為主,線下銷售為輔”的電商企業。于是,楊雨將夾江縣的所有加工和庫存點都集中在馬村鎮方溝村,把廠區打造成集“線下自產+線上自銷”、加工和電商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基地,全力經營線上書畫紙、文化用品及線下紙漿。
為讓更多創業青年和返鄉人員能夠加入到紙產業中來,在夾江縣農信聯社的助力下,楊雨在天貓商城注冊了大山皮紙旗艦店、大山皮紙天成專賣店兩個網店,日銷售額高達7.6萬元。為了擴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竹紙的影響力,楊雨不僅在線上銷售手工紙,同時也采用直播的方式,面向全國科普夾江縣紙產業的悠久歷史和制作工藝。為支持楊雨的企業發展,夾江縣農信聯社先后為其提供了400萬元資金用于紙品銷售、擴大企業規模,創造了就業崗位40余個。如今,通過帶動作用,夾江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加入到書畫紙的創業大軍之中。
隨著中國夾江書畫紙產業發展研討會的召開,夾江縣確定了“三條道路”增強“文化自信”的夾江實踐。據統計,目前夾江縣有紙產業電商企業300家,電商營業額超5億元,產品遠銷國外。
為助推鄉村振興落地見效,夾江縣農信聯社下足“繡花”功夫,輕筆細描紙鄉發展的藍圖,為40余家紙業公司、1000多家紙業加工作坊、3萬名從業人員以及上下游竹子、紙漿板原料供貨商提供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金融服務,不斷提升紙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為進一步做精做細普惠金融工作,夾江縣農信聯社對馬村鎮農戶開展了“整村授信”,授信8072戶,授信額近1.5億元;積極提供手機銀行“蜀信e貸”智能貸款服務。該聯社重點支持了馬村鎮書畫紙、藤椒、茶葉、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發展,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聯社還通過雙基共建、政銀融合,掌握紙業生產動態,及時、快捷、高效地解決融資難題,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工作中,夾江農信聯社研發適合農戶、個體工商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信貸產品,為不同的經營模式匹配不同的貸款產品。截至2020年末,該聯社為全縣紙產業鏈發放貸款約40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320個,助力全轄區全面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