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人才交流服務中心(410005) 謝旭平
馬小華(右一)指導大棚辣椒栽培管理
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靖州”),有一位農業科技“達人”,常年活躍在農業生產一線,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竭盡全力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他就是2020年“湖南省十佳農技推廣標兵”馬小華。
馬小華1984年從安江農校畢業,被分配到靖州農業局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參加工作三十多載,他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促進農業增效,幫助農民增收。為此,他不斷引進新品種和新技術進行試驗推廣,累計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30余項(個),推廣面積14000公頃次,相關農產品共增產6.7萬余噸,新增產值7.63億元。
1986年,馬小華主動請纓參與“靖州木洞楊梅品種選育與推廣”項目的實施。經反復試驗,該項目共選育出“木洞光葉”和“木洞大葉”2個優良楊梅品種,在靖州及周邊地區得到大力推廣。1992年以來,馬小華又先后從浙江和福建兩省引進荸薺、東魁、軟絲、硬絲等優質楊梅品種,在坳上、鋪口、飛山等鄉鎮示范推廣。這些楊梅品種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深受果農喜愛。為了提升楊梅產業效益,2012年以來,他大力推廣楊梅綜合提質增效技術,指導農戶綜合運用矮化整形、合理修剪、測土配方施肥、花果調控、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集成技術,取得了明顯成效。2012—2014年,馬小華還先后主持和參與了《靖州楊梅栽培技術規程》等6項湖南省地方標準的制定,推動了靖州楊梅產業的發展。
2002年,馬小華從芷江侗族自治縣引進葡萄品種——紫秋葡萄,在坳上、飛山、江東等鄉鎮進行示范推廣。該品種由于生長勢強、結果早、產量高,抗黑痘病,深受廣大農戶喜愛。截至2020年12月底,靖州紫秋葡萄種植面積達435公頃,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黑珍珠”。
2004—2008年,馬小華又引進推廣種植“雪峰花皮”等無籽西瓜1720公頃次,通過采取營養缽育苗、測土配方施肥、地膜覆蓋、合理密植和人工授粉等技術措施,每667平方米產西瓜2800千克、產值2520余元,比有籽西瓜增加產量380千克、增加產值546元,靖州全縣累計增加產值1408.7萬元以上。
為了充分利用松木資源,馬小華還在當地大力推廣“茯苓袋料高效栽培技術”。2016—2018年,他在靖州共推廣茯苓袋料高效栽培1113公頃次左右,新增茯苓產量1797噸,新增產值1257.9萬元,新增純收入812.8萬元,節約松木6000立方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馬小華深諳此理。他不僅重科技、做試驗、抓示范,還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經驗與技能,通過農業技術培訓,源源不斷地傳授給更多的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民。2018年以來,馬小華共主持參與21期培訓,培訓1000余人,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靖州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持。他還不斷探索農業技術培訓新途徑,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生產關鍵時期,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采取一事一訓、一技一訓等方式開展培訓,取得了良好成效。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煩瑣辛苦,雖然馬小華曾有過改行的機會,但他卻選擇了堅守。他說:“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又是學農的,了解農民的需求和難處,把先進的農技知識傳授給農民,使他們增產增收,這是我畢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