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燕
近年,不少拍賣行紛紛推出名人信札專場,并對重點名人信札拍品進行了預熱推廣。以嘉德拍賣為例,章太炎先生《檢論》手稿、徐悲鴻《致周揚信札》、張之洞《幣制改革稿》等國內名人信札,法國劇作家小仲馬親筆信函、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親筆信函等國外名人信札都亮相拍場。
拍賣行對名人信札的重視,與近年其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有關。2019年春拍中,短短兩頁馬克思親筆信函拍出253萬元;2018年春拍中,估價160萬元至200萬元的胡適《嘗試集》第二編手稿,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足見藏家對其的激烈爭奪。
“近年的信札手稿國內行情已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嘉德郵品錢幣部業務助理郎朗天主要負責西方名人手跡拍賣,他說,“目前大眾市場最大的還是偏文化娛樂類的藏品,比較經典的是奧黛麗赫本的簽名照片,市場一直有需求,價格一直穩定。還有體育明星類的簽名紀念物市場也很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一直關注名人信札拍賣。“這兩年有很多新買家加入,據我了解,還有不少大學、研究機構的學者開始收藏名人信札,進行有針對性的文史研究。”他說。在藝術品市場整體趨冷的隋況下,名人信札手稿卻逆市上揚,每次拍賣均征集到大量名人信札,市場參與人數不斷增加,價格也在穩步攀升。
“名人信札、手稿近年來行情熱烈,逆市不減,說明了書法藝術之外,歷史、文化價值的附加作用。”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說道。名人信札拍品價格天差地別,能夠在“大浪淘沙”中留下的,往往都具有較高的文史價值。
郎朗天表示,名人信札拍品主要由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的信札支撐,“因為經過時間的淘洗,這些人的名字已經被深深刻在歷史里。現在常說重讀經典,而對于這些被歷史所銘記的人來說,他們的手跡常常反映出生活的點滴,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除了名人知名度、流傳時間,以及信札存世量、書法美觀度等因素,信札的研究價值也對其價格非常重要。”張丁說道,“如果信札內容只是空洞的寒喧問候,就沒有多大價值;若能涉及歷史重要事件、名人重要觀點,價格一下就上來了。”
以拍出千萬價格的胡適《嘗試集》第二編手稿為例。《嘗試集》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這件一百年前的手稿中有胡適的多處批校,對比歷次刊行本增刪之處頗多,對探討《嘗試集》從手稿開始的版本變遷十分有價值。由此來看,《嘗試集》拍出高價也就可以理解了。不少業內專家認為,雖然藝術品拍賣市場經歷了深度調整,但信札市場仍然保持熱度,說明收藏界已開始真正關心學術。
名人信札“抵萬金”,也讓心術不正者盯上了這門生意。前幾年就有新聞報道,一名收藏愛好者以13.8萬拍得19幀郭沫若等名家信札,后仔細比對發現全是造假之作。“現在信札作假雖然還沒有像瓷器、書畫一樣產業化,但也有一些假得離譜的贗品出現。”張丁說,自己這幾年見過不少贗品,其中魯迅、茅盾、胡適等“大名頭”是重災區。
“書信是一種交流方式,是帶有情感的書寫。臨摹者沒有作者當時的心境,很難寫出那種味兒。”張丁說,低層次的造假是描摹,而最近一些作假者直接用高科技手段精細復印,藏家若沒見過真品,就會難以分辨。
季濤認為,收藏者應深入了解作者平時的書寫手跡及其書寫習慣,在選擇信札時,要看內容,更要看附件,還要關注系列拍品,以求相互印證,綜合分析。收藏者要警惕那些作者雖是名人,但其傳世字跡不多,很難找到標準件進行比較的信札。
此外,法律專家提醒,信札交易和收藏中要防范侵犯著作權和隱私權的行為。《著作權法》對作者離世50年內的著作權予以保護,而在隱私權方面,盡管收到書信的一方擁有信件的處置權,但若公開信件后對作者家屬、后人生活造成困擾,則有可能引發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