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馳
我們的耳朵常常會進水:洗澡時、游泳時,甚至一場瓢潑大雨也會讓雨水沖入耳中。水分進入耳中讓人發癢,還可能因細菌感染導致耳朵發炎,甚至可能致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當有水入耳時,就歪頭搖一搖,將水從耳朵中晃出來,并且還教小孩子也這樣去做。但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個動作可能對孩子的大腦造成損傷,也許是時候改變這個習慣了。
研究人員用不同直徑的一端封閉的玻璃管模擬耳道,然后在玻璃管中裝入等量的水,把試管放到彈簧裝置上搖動,模仿人搖頭晃水的動作排水。結果表明,從不同玻璃管中排水所需要的力度是不同的,直徑越小的管,排水時的搖晃力度和臨界加速度越高,直徑最小的玻璃管大約需要相當于其自身重力的10倍的力度才能把其中的水排出來,整個過程中玻璃管承擔著極大的破裂風險。
如果把玻璃管排水的結果與人類耳道進行對比,可以想見,孩子的耳道比成年人細得多,當孩子用這種“搖頭晃水”的方法排出耳朵里的積水時,他們需要用比成人更大的力道和更快的速度搖晃自己的頭。而孩子的大腦比成人又要脆弱得多,這種方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大腦受損的風險。
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更安全地排出耳朵里的水的方法:往耳朵里滴幾滴酒精或白醋,然后歪頭靜待積水流出來。這些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在固液兩相的表面上,使液體表面積盡量收縮的力)比水小,與水混合后可以降低耳道積水的張力,讓積水更容易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