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陳峻鵬 王俐俐
足跟痛是多種慢性疾患引起的足跟跖面疼痛,在走路或長時間站立時會加重,發病年齡以40~70歲的中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居多,與女性比例約為2∶1。特別是對于肥胖男性和體育愛好者及專業運動員,它可以在單側或雙側一起發生[1]。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數是由足底跖腱膜炎,跟骨囊性炎癥和跟骨骨質增生刺激導致的,不僅造成了病患的痛苦,而且妨礙了他們生存質量的改善[2]。因為其病因復雜,起病率高且易反復發作,因此被醫生認為是難治的。足跟痛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盡管它在預防和治療中起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從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入手,探索安全、有效、方便、廣泛的方法來治療足跟痛是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現作以下分析與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大連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2例跟痛癥患者,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足跟痛的臨床診斷標準。按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41例)和干預組(41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40~62歲,平均年齡(52.3±6.3)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0.4)年。干預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41~63歲,平均年齡(56.4±6.7)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3.5±0.6)年。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中藥直流電離子導入和基礎護理,采用電極貼導入紅花或三七提純液,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疼痛嚴重者配合非甾體類抗炎藥,護理內容包括病情觀察,飲食指導,運動干預等。干預組采用自擬中藥方,組成: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蘇木、桂枝、補骨脂、獨活、艾葉、川芎、附片,紗布包裹,煎煮半小時,藥水浴足,紗布包加熱后外敷足跟部,每日1次,一個療程10次。水溫為平日泡腳溫度即可,時間為每次半小時。可在浴足后,將紗布包置于足跟患處。護理干預內容:①浸泡腳之前,必須先用肥皂清除污垢,請使用低堿性或無堿性的肥皂或洗浴用品,以避免過度清洗皮脂和皮膚干裂。 ②如果在浸泡過程中藥液變涼,則應在加熱后使用。餐后不要立即進行足浴,避免對食物的消化產生阻礙。因為進行足浴時可以增強腸胃蠕動,為了確保浴足的治療時間,應在浴足前排空膀胱。在足浴之前,應該對患者施以精神調節,并應詳細說明足浴的功效和步驟,以獲得病患的協作。 ③需要寧靜溫馨、室溫適中的病房環境。不宜直接當風。最好在柔和的光照和聲樂的陪伴下,讓患者感到輕松自在。保持水溫,太冷可能會導致感冒和其他不適,過熱會對皮膚造成損傷,特別是皮膚病患者,請勿將水溫過高。足浴不宜用于燒燙傷、膿瘡、皰疹、水痘、麻疹和足部創傷。腳干裂的人水溫不要太高,清洗和干燥后應涂凡士林。在冬天,在膝上放置一條大毛巾以保持溫暖,洗完腳后立即將足部皮膚擦干,冬季尤必保持雙腳溫暖。在足浴期間,應觀察患者的狀況,注意患者的意識、膚色、出汗等。如果發現異常情況,須立即終止并向醫生報告。④日常指導:始終保持雙腳溫暖,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厚的腳跟墊可用于保護腳后跟,空心的腳跟墊也可用于騰空骨刺,以減少局部摩擦和損壞。頻繁踩腳會增加足底腱膜的肌張力,增強其對勞損的抗病能力,并緩解局部腫痛等癥狀。
1.3 觀察指標①疼痛評分: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2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進行評估。②臨床療效:治愈:足跟痛體征和癥狀逐漸消失,功能逐漸恢復;顯效:臨床體征和癥狀只偶爾出現,行走及站立基本恢復正常狀態;有效:臨床體征、癥狀顯著改善,但活動時仍存在輕微受限情況,能夠承擔一些輕松工作;無效:臨床體征、癥狀均無任何顯著變化,無法進行正常工作。

2組患者臨床治療1周后,干預組總有效率97.56%,高于對照組8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足跟痛屬于中醫“痹證”的范疇。足跟痛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肝腎不足、氣血虛弱以及肌腱和血脈失養。寒涼、潮濕和其他外部病邪的入侵及內部抗病能力的不足,導致靜脈功能障礙,血液循環不均衡而致的肌腱和經絡阻塞,以及疼痛。本病的治療手段頗多,如中醫傳統療法有針灸、推拿、內服中湯藥、小針刀治療,然而各有利弊,針灸及小針刀由于其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不易被病患接受,推拿在跟痛癥急性期有造成新的水腫和滲出的弊端,而且針灸推拿的療程都較長,對于本病的恢復不利,服藥更是難保直達病所。西藥的治療主要是對骨壓力的減低和炎癥的去除,如跖腱膜和跟骨切除[3]、脛骨后神經跟骨切開[4]等,但會有較高的復發率[5]。本研究中使用的浴足配方是根據傳統中醫藥“不通則痛”和“通則不痛”的經典理論,用于臨床治療疼痛的外用熏蒸和清洗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祛風濕、消骨鯁的作用,是一種操作簡單,效果直接,成本低廉,易為病患所接受的療法,加之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身心壓力,調動患者自身的疾病恢復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二者有機結合,是治療本病的理想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