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福州慈善,曾使我震撼、感動并有了一種持久的深刻感悟。福州市慈善總會多年的老會長方慶云是我由衷敬佩、敬仰的長者。5年前,我曾在《慈善之福》這本書中寫道:“所有走近福州慈善的人,所有熟悉方慶云會長的人,都會感到慈善的火熱、慈善的智慧、慈善的力量,都會看到不會熄滅的慈善火焰。”這種感覺至今依舊強烈。
六七年前,我曾與方慶云會長有過深入的交談。那時,方慶云因為年齡的原因馬上就不再擔任慈善會的會長職位了。可他和我談的,他所關心的依舊是慈善,是慈善事業如何才能持久健康地發展,是困難群體怎么才能得到更好、更及時、更高質量的救助。
方慶云會長談到如何籌措慈善資金是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過去長期以來,慈善資金的來源,單純依靠社會的捐贈。當然啦,社會捐贈還是現在和今后的主要渠道,但同時應支持和鼓勵慈善機構發展慈善產業,堅持兩條腿走路。
多年來,福州市慈善總會在方慶云會長的帶領下,始終堅持正確的慈善理念,堅持改革創新的精神,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在實踐過程中,福州市慈善總會為了更好地籌措慈善資金,保障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本著“先行先試”的精神,采取“母雞下蛋”和增強“造血功能”的做法,大膽嘗試。在慈善工作的實踐和調研中,提出了請企業參與建設“慈善產業樓”的設想。
2013年3月26日在福州市第二次慈善會員代表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就提出“發揮企業資金的優勢,支持發展慈善產業,采取‘母雞下蛋的辦法,變‘供血為‘造血,更有利慈善事業的發展”,這一觀點和做法得到與會代表的全票通過。
談起這件事,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方慶云會長還和我說起了“學田”這個詞語。他說“學田”指的是舊時辦學用的公田,這種田地的收成和產生的收益是全部用作學校經費的。他還講到《海南史志》上記載的民田中有一種“公輪田”,這種田地收益的一部分就用于賑濟、獎勵族內子弟讀書和修路修橋渡船等費用。說明慈善事業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
方慶云會長說,我們從事的是新時代的慈善事業,在繼承發揚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大家一定會做得更好。
建設“慈善產業樓”是福州市慈善總會保障慈善事業長期穩定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此,他們認真學習對照《慈善法》有關規定,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調研、考察并多方征求爭取各方面的意見和支持。在充分策劃的基礎上,福州市慈善總會于當年向當時的長樂市(現已改區)領導提出申請,請求提供一塊出讓地作為慈善事業用地,建為慈善產業樓,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慈善事業,這一申請得到長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列入土地、規劃部門統一安排。規劃部門提出按照商務樓標準進行建設,并經該市土地委員會集體研究決定后,于2013年10月16日以長樂市國土資源局第七次公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的公告,在《福州日報》上公開發表,起始價4850萬元,讓有資格的房地產公司參與平等競爭。最后由福建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9450萬元中標競得。按照政府“公告”規定,競得人應無償提供一處建筑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集中商務用房作為慈善產業,每年的慈善產業收入全部用于扶貧、濟困和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等慈善救助。這完全符合《慈善法》有關慈善捐贈規定的范圍,有利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為了加強慈善產業樓的管理,福州市慈善總會一開始就按照“公告”的規定,成立了福州長樂慈善產業樓工作站,配備專門力量,負責工程的設計、業務協調、組織開工、掌握工程進度和慈善產業樓建成后經濟收入、資金管理安排使用等業務,做到管好、用好、透明。
這座慈善產業樓的建成,是采取“政府提供出讓地、企業投資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收入用于慈善”“三者相結合”的做法,既體現了政府關心支持慈善事業,企業積極參與慈善項目建設,慈善資金源源不斷,是一個好形式,好方法,這一做法也是傳承仿效民間“公產田”(公輪田)“學田制”等傳統的慈善公益的做法,更加發揚光大,也是更好的貫徹落實《慈善法》,籌措慈善資金,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舉措。
如今這座慈善產業樓已經建成(附:慈善產業樓效果圖),正式交付使用,采取由政府和慈善機構協商,指定一家國有企業負責管理營運,每年收入除成本開支外,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慈善救助,預計每年為慈善事業提供的資金不少于200萬元,這一做法為慈善事業籌措資金找到一條新的途徑,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按照出讓地的合同期限是50年,除了建設時間外,有效益的時間有45年左右,按正常情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收入將不斷增加,使慈善事業的水源(善款),幾十年長流不息。
這是慈善家園中一棵高大的常青樹,而且已經碩果累累。
這座慈善產業樓的建成,得到上級相關部門的肯定與支持。2013年9月,國家民政部、國資委等在深圳舉辦的第二屆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把福州長樂慈善產業樓項目列入重點項目進行展示對接(附:深圳交流展示會對接圖)。2015年11月,該項目被福建省民政廳評為福建省社會組織工作改革創新案例優秀獎。2015年5月12日上午,福州長樂慈善產業樓舉行開工儀式,國家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和福建省民政廳、福建省慈善總會、福州市人民政府、市民政局、長樂市委、市政府等100多人到場見證,有關領導代表講話表示支持,新聞媒體作了專項報道。慈善產業樓項目的開發建設也是貫徹國務院提出的“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可通過實施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為慈善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的精神,也為慈善資金的籌措建立了一個長效機制,是慈善事業發展中的一個創新。不僅對福州市慈善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也為其他慈善機構籌措資金提供有益的借鑒。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很少有一帆風順的。
這座慈善產業樓的確定和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有些人提出異議,質疑慈善產業樓項目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否有法律依據”等疑問。《慈善法》明確規定,慈善組織開展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優撫等項目需要服務設施的用地、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在福州市委、市政府、長樂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指定有關領導進行協調,妥善解決,使慈善產業樓順利交付使用。
福州長樂慈善產業樓的建成來之不易,凝聚著長樂市(區)委、市(區)政府、福建正源房地產有限公司、福州市慈善總會共鑄了幾年的心血,造就而成,一座新生的產物——高大的慈善產業樓,林立在長樂首占新區。
我們相信,慈善產業樓這棵慈善家園里常青大樹,一定能茂盛成長,一定能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