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曉荷
走進婚姻殿堂,是人生中最幸福美好的事情,結婚證則是甜蜜時光的見證。一紙結婚證見證的不單單是一對新人走到一起、組建一個家庭的過程,更多的則是見證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可以說,它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
爸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結婚的,偶爾看到母親珍藏的結婚證,覺得很溫馨很具有歷史意義,所以拿出來曬曬。爸媽的結婚證看上去像一張小小的獎狀,由于已經有48年歷史了,紙張已經破損。這張陳舊的結婚證,最上方是醒目的“最高指示:為人民服務”,下面由一顆紅五星占據中央,整體背景色為紅色,烘托喜慶氣氛。這張結婚證編號為20號,正文這樣寫著:“向東彪、李榮秀自愿結婚,經審查合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關于結婚的規定,發給此證。”登記機關的大紅章印赫然印著“安岳縣寶華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登記時間為1973年5月21日。父親在自己的名字上蓋了私章,母親則在自己名字上摁下了紅手印。
爸媽的結婚證沒有雙方的出生日期,也沒有照片,無論從圖案裝飾還是印章方面來看都有著濃郁的時代烙印。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結婚證書上必須貼上新人照片,下方還有一個大大的紅雙喜字。同時,結婚證外形越發小巧,方便攜帶,大小只有以前的一半,封面印有國徽。這個時期的結婚證書,總的來說,更加強調證書的莊重性和功能性。
中國人的婚姻航程,漫長而艱辛。扯個婚證不容易,過去是家長批準,父母包辦。后來結婚登記,需由組織批準,上級把關。那個關,很多也很嚴,比如階級出身,比如政治立場,以及現實表現、領導好惡,哪一關都不好過。現在是政府審查,國家批準,公章灼灼,國徽耀眼。這個審批級別最高,但只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關鍵還得自己做主。
回憶起爸媽的婚姻,近50年來也有過很多磕磕絆絆,甚至還曾經鬧過離婚,但是就這樣一張很容易遺失很容易被損壞的結婚證,被母親整整收藏了48年。翻看當初老爸送給老媽的定情筆記本,那里面父親寫下的文字也無不滲透出那個時期婚姻的“又紅又專”,那種年代的樸素情感想想就覺得讓人感慨萬分。爸媽那個年代,沒有什么花前月下,更沒有玫瑰巧克力,有的只是鍋碗瓢盆的碰撞,有的只是雞鴨豬狗的鳴叫在生活中浸潤著。
母親收藏的結婚證,實際上收藏的是一段她永遠都難以忘記的歷史,里面飽含著對父親深沉的愛戀,是那么的樸素和真實,是那么的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