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ena_yes
馬修尤登能流利的說9種語言,能聽懂的語言多達十余種。在柏林,我們在一個辦公室工作,所以我時不時的能聽到他像變色龍變換顏色一樣,在不同的語言之間自如轉換。事實上,長久以來,我居然不知道他是英國人。
當我告訴馬修我一直在為學習第二語言而努力奮斗的時候,他給了我以下幾條建議。如果你認為你永遠成不了一個通曉雙語的人,那么記下以下建議。
這個原因似乎顯而易見,但是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理由去學習一門語言,那就很難長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想要用你的法語去打動一個母語是英語的人,這并不是一個有力的理由;想要用法語去認識一個法國人,那便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不管你的原因何在,一旦你決定學習一門語言,遵守以下這點就至關重要:
“我想要學習這么語言,所以我每天沉浸在這門語言里,用這門語言做事,為學習這門語言而做事。”
馬修和他的雙胞胎兄弟米歇爾一起學了這幾種語言(他們8歲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第一種外語:希臘語)。馬修和米歇爾,我現在喜歡稱呼他們超級多語言兄弟。從這個良好的兄弟競爭中得到努力的超能力。
“我們很有積極性,至今如此。我們相互督促。所以如果他意識到我比他學得多,那他可能會有點小小的嫉妒,之后迎頭而上,努力超越我(這或許是因為我們是雙胞胎),——反之亦然。”
如果沒有人和你用外語交流,那么自言自語也很不錯。
“這聽起來確實有點奇怪,但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機會一直用你學習的語言,那么自言自語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方法。”
讓新的單詞和短語時刻出現在你的腦海里,這也有助于建立起你與他人交流的自信。
你學習一門語言,是為了能應用他。而不是為了自言自語的。將你所學的語言
有效、綜合、每日的使用—可以通過寫歌、與人交流或者出國。你甚至沒必要出國,你可以到路邊的希臘餐館用希臘語點餐。
這并不是說你應該亂發脾氣或者是去餐館的時候將食物弄到頭發上,而是要學習孩子們的處事方式。孩子比大人更擅于學習這個說法已經被證明是虛構的。
新的研究沒能發現年齡和學習能力之間有什么直接聯系。像孩子一樣學習的關鍵也許僅僅是指學習孩子的某種態度:比如說,缺乏自我意識,使用一種語言的欲望和樂于犯錯的意愿。
作為孩子,別人希望我們犯錯,但是作為成年人,犯錯卻變成了一種禁忌。
失敗是一種社會禁忌,但卻不是孩子們的負擔。學一門語言的時候,承認你一無所知(并欣然接受這一點)才是成長和自由的關鍵。甩掉成人的束縛。
樂于犯錯就意味著時刻準備著將自己置身在一種潛在的尷尬境地。這可能會使人驚慌,但這是進步提高的唯一途徑。不論你學到了多少,置身事外你將永遠也學不會任何一種語言。你越經常這樣做,那你的內心的舒適區就會變得越大,你在新環境中就會變得更舒適自然:
“剛開始,你會遇到遇到一些困難:或發音、或語法、或句法,或者不知道如何去說。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斷的延伸這種感覺。”
每個人對自己的母語都有自己語感,能不能將語言像母語那樣使用,取決于你對這種語言是否有自己的語感。
聽
在會說之前你必須先會聽。每種語言在你初次聽到的時候都會感到有些奇怪,但是你接觸的越多,就會越熟悉,恰當的表達出來也順理成章了。
任何發音我們都可以做到,只是現在還不習慣如此。比如說“rolled”中“R”的發音,在英語中并不存在。
但是學習西班牙語的時候,“prro”和“reunion”中有很重的“r”的發音。對于我說,掌握他們的最好方法就是經常去聽,聽并想象他是怎樣發音的,因為對于每一個發音,我們都需要一個特定部位,或是嘴或是喉嚨,來到達那個發音。
不同的語言對你的舌頭、唇形和喉嚨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發音是身體和精神的合二為一。
有一個方法—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就是當別人說話的時候認真仔細的觀察,然后盡可能的模仿他的發音。相信我,剛開始可能困難重重,但是你一定會有所收獲。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你只需要堅持練習。
如果你不能面對面的觀察和模仿說母語的人,那看外語電影或者電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論你用那種工具在學習,每天練習才是至關重要的。
不要擔心,即便你說的不好,別人也不會討厭你。如果你提前這樣告知對方:“我正在學習,我想要練習一下。”大多數人會耐心鼓勵你,幫助你。盡管世界上約有10億非英語母語的英語使用者,如果有機會他們還是會說自己的母語。主動使用他們的語言會讓他們安心并對你產生好感。
當然,出國旅游的時候你可以說你的母語,但是如果在任何場合你都能自如交流、理解、互動,那么你將會收獲更多的歡樂。
(摘自微信公眾號“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