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如何防范網絡和游戲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也是廣受關注的課題,各國政府、企業和民眾為此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
韓國:
2011年,韓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正案出臺,從法律上限制未成年人在夜間玩網絡游戲。游戲用戶必須用其身份證號碼進行實名注冊。對于年齡不滿16歲的游戲用戶,互聯網游戲運營者在午夜12時至早上6時之間必須自動強制其退出游戲服務。
美國:
美國對網游的監管重點放在避免游戲中的暴力、血腥元素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為此美國娛樂軟件業實行分級制,即按照游戲內容進行分級。評級委員會根據每款游戲軟件和App的內容來進行年齡分級,具體分級級別包括幼兒(EC)、所有人(E)、10歲以上(E10+)、13歲以上的青少年(T)、成熟(M,指17歲以上)和僅限成人(AO)。有調查顯示,87%的17歲以下青少年在意圖購買“成人分級”游戲時,曾被零售商阻止。
日本:
網游實名認證管理,未成年人只要使用成人身份證注冊,就能逃過監管。對此,日本有關部門規定游戲賬號必須綁定信用卡,而未成年人無法獲得銀行信用卡,只能在獲得家長允許的情況下,使用家長信用卡獲取游戲賬號。
日本對游戲軟件也按照年齡標準進行分級,其中“18歲以上”級別的游戲軟件,消費者只能通過信用卡購買,以防止未成年人購買到成人游戲軟件。
此外,日本還有網絡游戲協會監督游戲市場,手機終端有專門第三方監督機構監視不良信息。
(據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