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芳 曾潔等
6月9日,中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在蘇州病逝,享年93歲。
融匯中西
錢紹武1928年出生于江蘇有名的錢家大院。他的同族名人有錢穆、錢基博、錢偉長、錢鍾書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其父錢學熙是北京大學外語教授,英國文學專家。深厚的家學為他后來從事藝術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錢紹武早年就讀于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后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1953年公派赴蘇聯列賓美術學院學習雕塑,1959年獲藝術家稱號并歸國,任職中央美術學院。
學生時代跟隨藝術大師徐悲鴻學習的過程中,錢紹武領悟到,所有的藝術技巧,所有真正高明的、真正動人的作品,是真實不虛,是誠懇,技巧則是第二位的,技巧是由于“誠”產生的。
詩人氣質
錢紹武從幼年時代就居住在梁溪惠山腳下,與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還是鄰居,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催生了錢紹武對華夏文化的深厚感情。
錢紹武的啟蒙老師是父親錢學熙,后拜家鄉名畫家秦古柳為師學了三年的國畫和古詩詞。學藝是先從研墨開始的,老師就是想通過研墨來磨練他學藝的耐心和細心。
具有詩人氣質的錢紹武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著很深的造詣。隨口而出的詩詞名句,旁征博引的論道口才,深厚的文學底蘊使他的藝術創作不僅別具才情,而且充滿了詩意。錢紹武為許多詩人塑過像。這些詩人肖像中融會著錢紹武對詩人的命運、身世及社會背景和詩作的獨特理解和切身感悟。
錢紹武的雕塑作品均大氣磅礴,內蘊無窮,充分傳遞了主人翁的氣質與精神,故被業界廣稱為“中國的羅丹”。
錢紹武認為,塑像是不斷咀嚼別人的靈魂,然后通過對別人人生的感悟、體會和同情,把這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一瞬間給表現出來。
從《大路歌》《愚公移山》到《杜甫像》《孔子像》《炎帝像》《李清照像》《徐悲鴻像》等,錢紹武為很多名人、文人與詩人塑像。
以美“鑄魂”
1987年前后,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的錢紹武接到為唐山市的大釗公園雕塑李大釗像的任務。錢紹武花費大量時間搜集關于李大釗的資料,他讀了李大釗的文章和遺言,以及魯迅先生所寫的《守常全集》題記。李大釗曾手書“鐵肩擔道義”,讓錢紹武聯想到這位革命者偉岸的雙肩。《李大釗紀念像》省去李大釗肩部以下的所有部位,將他的肩膀藝術地夸大,同時在頭部突出方正特點,汲取漢魏傳統,將一切細節做浮雕處理。該作品獲得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成為中國城市雕塑的經典范例。
(據“澎湃新聞”、《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