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南偉
蹲下來后起不來、走路時膝關節突然疼、上下樓梯只能側著走……這些問題背后是膝關節炎在作祟。
膝關節炎并非炎癥,而是膝關節衰老的象征。被膝關節炎困擾的老年朋友,除了積極就醫、規范治療外,平時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不可因噎廢食,拒絕運動和鍛煉。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有個誤區,認為膝關節炎既然是磨損性疾病,就應該多休息、少走路,從而呵護關節。而實際上,適量的科學運動有益肌肉和骨骼健康,可配合骨關節病綜合治療,是真正護膝的舉措。
膝關節炎主要包括風濕性、創傷性、退行性等幾大類。風濕性、痛風性等關節炎癥在急性發作期時要盡量避免運動,防止疼痛加劇;創傷性、退行性等膝關節炎癥在康復階段可根據情況進行鍛煉,加強局部肌肉力量。不過應避免大量蹲起動作,多選擇走路、平路慢跑、騎車等鍛煉方式為宜,這些均有益于關節活動及肌肉鍛煉。而打太極拳等半蹲或下蹲運動、爬山爬樓等對下肢關節壓力較大,易受傷。同時,要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發生意外。在鍛煉之前還要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一開始就參加高負荷運動。大量運動后要及時放松。
另外,平常可以多做些股四頭肌訓練,以增強大腿肌肉力量,方法是盡量伸直膝關節,每次持續5至10秒,在2分鐘內重復10次這樣的動作,然后休息1分鐘,直到感覺大腿肌肉疲勞為止。同時還可以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即平躺于床上,用力收縮大腿肌肉,讓膝關節完全伸直放置于床面上,之后抬起下肢離床面幾寸的距離,保持10秒鐘后緩緩放下。如此循環往復,堅持下去,很有效果。
總之,合理的鍛煉方式有益于增加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防止膝關節周圍肌肉萎縮,保持關節平衡,逐步恢復至正常的活動。
(摘自《保健時報》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