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打開戴維德·奧斯本的微信朋友圈,在中國偏僻小山村養羊、育種的文字、照片和視頻是他記錄最多的內容。這位澳大利亞肉羊制種技術專家,先后十余次來到甘肅省慶陽市環縣,通過技術幫扶,為當地引進國際先進的肉羊繁育技術,推動肉羊產業快速發展,助力群眾脫貧增收。去年10月,戴維德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買到了來中國的機票,抵達環縣,又開啟了近半年的技術指導工作。他說,幫助中國老百姓讓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雖相隔萬里 但目標一致
戴維德曾任澳大利亞胚胎移植協會主席,是國際肉羊制種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在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從事羊場生產與經營管理已有30余年。
2017年4月,在甘肅省外國專家局引智項目支持下,他首次來到甘肅省,在金昌市、武威市、蘭州市和慶陽市等地,調研肉羊產業發展,并參加肉羊產業國際技術研討會。
講起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肉羊繁育技術,戴維德像個孩子一樣眉飛色舞。他現在的合作伙伴、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智回憶當時的情景,仍舊用“震撼”來形容。那時,李國智決定,想辦法將戴維德作為技術專家引進到他的企業。可他也擔憂,“戴維德看不上這兒”。因為企業不是在繁華的大城市,而是地處偏僻的環縣山城鄉。那里經濟相對落后,生態環境脆弱,滿目盡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
“成就成,不成就拉倒。”李國智安慰自己。研討會后,他第一時間向戴維德表達了自己的敬意,希望他能助力甘肅肉羊產業發展。聽完李國智的介紹,戴維德爽快地答應了。他說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甘肅肉羊產業對于世界先進技術的渴求,并且明確表示,他愿意盡力協調引進世界上這一領域內更多的技術資源,與環縣“結緣”,攜手發展。
戴維德去過中國大大小小的養殖企業,也深入到養殖戶家中。他注意到,由于缺乏技術,企業和養殖戶抗風險能力較差。中國正在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發展養殖業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他認為,自己的技術可以幫助環縣養殖產業更好發展,自己也能在中國創造更多價值。2018年8月,在甘肅省科技廳等部門協調下,戴維德作為引進專家,被聘為慶環公司技術總監,由此開啟了他在環縣的技術扶貧路。
教會技術 留下感動
“為什么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偏僻的貧困山村扎根?”
“環縣養殖戶對肉羊養殖技術的渴求,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個技術工作者的重要性,這是我能發揮人生最大價值的地方。”戴維德一邊整理藥品,一邊云淡風輕地回答。
環縣有上千年的養羊歷史,但老百姓的養殖方式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戴維德發現,環縣的肉羊產肉量不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難以提升,而且當地沒有相關人才可以直接實施腹腔鏡輸精手術,制種技術較落后。戴維德說:“我的技術可以幫助當地改變現狀。不是我選擇了甘肅,而是甘肅選擇了我。”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從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引進頂級專家和良種肉羊凍精,服務環縣羊產業,另一方面手把手地為當地技術人員示范講解人工授精技術。
戴維德服務的三個羊場分布在山城、甜水、演武等鄉鎮。環縣山大溝深,山路難走費時。從縣城出發到演武鄉,雖只有110公里,但每天來回路途就要花費好幾個小時。為了騰出更多時間工作,戴維德和外國專家就住在鄉里一家小招待所。一周內,他們奔波在這三個鄉鎮,為1200只羊完成了配種。這群經過腹腔鏡人工授精的羊群,受胎率高達88%以上。經過良種雜交后,本地母羊后代的產肉能力提升了10%以上。優良基因的傳播為環縣創造的社會效益將超過5000萬元。
將先進的技術傳播到中國貧困地區是戴維德始終堅持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他克服困難,成功從澳大利亞協調引進良種凍精8000頭份,種羊75只,為環縣肉羊良種群建設奠定了基礎。
李國智說:“優質良種基因大幅提升了肉羊產肉能力,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有了他的技術,我們每年可向全縣輸送肉羊良種1萬只,推動優良產肉基因向產業快速擴散。”
能省就省 從國外背藥品
李國智說,能省就省是“倔老頭”的一貫作風。每次來中國,戴維德總是攜帶超重的大包小包,里面有工作所需的各種設施設備和藥品。有些藥品雖然在中國能買到,但成本要高一倍。為了節約成本,戴維德甚至發動其他外國專家,來中國時都要填滿各自的行李箱,里面裝的肯定是和羊有關的物品。他還從印度找到售價更便宜的顯微鏡,自己付款寄到中國供項目使用。
截至目前,通過戴維德引進并落地的技術包括腹腔鏡輸精技術、精準孕檢技術、羔羊培育技術、凍精生產技術、胚胎生產與移植技術。戴維德認為,他的技術在環縣羊產業里發揮的效益將是最高的,他的人生價值也會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那就是“創造價值”。在他看來,中國共產黨和廣大黨員的幫助為他“創造價值”按下了“快進鍵”。“中國共產黨使成千上萬人擺脫貧困的想法與做法是無與倫比的,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戴維德已將中國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說:“環縣和甘肅就像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里有很多好朋友、好兄弟。我還會在這里工作、生活很多年。我將繼續盡我所能幫助這里的老百姓奔小康。”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