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崗
請問:有見在家里搞形式主義的嗎?見過自掏腰包搞形式主義的嗎?私人合伙攢錢搞形式主義誰聽過?民營企業搞形式主義的有沒有?
答案基本為否。形式主義毫無實用價值,私域或產權清晰之處,不生產、至少不自覺主動生產這玩意兒。
這么一來,形式主義就顯露出一個重要特征,姓“公”。縱觀形式主義,大都是公權力在公域耗費公有財產的“杰作”。若再看得細點,就會發現:炮制形式主義的袞袞諸公大多是有關組織、社會團體、機關學校、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所謂“公家”“權者”,所有花銷耗費無不是所謂“公款”“公物”。某市國資委主任曾言:“國有企業的宣傳部門,是生產形式主義最多的部門。”這話大致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
說形式主義沒有實用價值,那是在私域。一放到公共領域,就成了某些人的寶愛。誠然,搞形式主義都不是為了收藏,恰恰相反,全是為了展示為了觀賞為了給人看的。當然不是給家人給親朋好友看,也不是給下屬給同僚看,形式主義不是娛樂玩游戲,沒那個必要。那給誰看呢?答曰:次要是給百姓和社會公眾看的,旨在作秀,要轟動效應,嘩眾取寵;主要是給上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看的,用以涂脂抹粉、邀功請賞、加官晉爵。形式主義是在展示和觀賞中實現其“價值”的。你再看,搞形式主義,黨和國家受益嗎?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受益嗎?人民群眾受益嗎?不僅不受益,且勞民傷財、敗壞風氣,反受其害。那誰受益呢?只有搞形式主義的權者,才是最大也是唯一受益者。可見,種種形式主義,無不是公權力用公器謀私利,借“公雞”下“私蛋”。
說到這,想起一個故事:貴州直到湘西,過去曾經幾百年匪患不斷。清道光年間,名臣胡林翼在貴州治匪,帶領官兵與盜匪作戰數百次,終未能治了。1926年周西成任貴州省省長,就職時聲言:“三個月以內肅清全省各縣匪患。”并發布公告四條。其中一條大意為,以后如有人被劫,先由轄區官吏掏腰包賠償,待案子破了,再返還官吏補墊。接下來,貴州發生了一樁奇事——幾百年沒人治得了的土匪,全都消失了!土匪哪兒去了?周西成雖沒文化,但有見識。他太清楚了,匪都是官養的,如果沒匪,百姓安居樂業,官吏們怎能混水撈錢?
醫治形式主義,也可借鑒周西成“治盜之道”:問題一經查實,所有耗費即由其炮制單位主要領導自掏腰包支付,讓借“公雞”下“私蛋”變成下“倒霉蛋”。靈否?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