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西里耶,到省會長沙,一枚枚簡牘,描繪出一幅幅歷史畫卷;筆墨之間,一段段鮮活的記憶被喚醒,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大秦帝國政令暢通于天下,兩漢四百年三湘全面發展, 孫吳政權在湖湘精心開發。
這里是長沙博物館的“從里耶到長沙——解碼簡牘中的湖湘史記”特展,讓我們通過一枚枚簡牘,一起來解碼這段簡牘中的湖湘史記。
“歸降者管理”簡
公元前221 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了中國此后兩千多年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這些偉大的功業不可能一蹴而就,從這枚“歸降者管理”簡可知,直到公元前221 年11 月,六國仍有部分城邑百姓還在持續歸附秦朝,證明當時的統一大業尚未全部完成。簡文屬于公文處理一類, 內容是洞庭郡遷陵縣貳春鄉官吏根據丞相下達的關于魏國城邑百姓歸降的命令,對相關事務進行了處理并向上級回復。簡中的“巍”指的就是魏國,此處用“民”來指代前來歸降的魏國城邑百姓。
“戶口記錄”簡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是帝國維護統治的基本手段,通過它,國家得以掌握人口、土地,從而征收徭役賦稅,并對民戶進行有效的管理。而秦朝戶籍制度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對社會各階層人口的管理。里耶秦簡中有許多關于各類人口管理的檔案資料,包括常居人口、流動人口、奴隸等,反映了秦朝人口管理制度已相當完備和嚴密。各級政府清晰掌握轄區人口,即可穩定社會秩序,又可確保國家賦役徭役的征調。秦朝的戶口登記類似于今天的“戶口簿”,其特點是一木版記一戶,又稱“戶版”,即為“戶籍”。
“洞庭郡”簡
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統一六國之后,建立了郡縣制的統一中央集權國家,沒有分封諸侯國,只將天下分為 36 個郡。但是史書中卻從未出現過關于“洞庭郡”的記載,直到 2002 年龍山里耶秦簡出土,人們才開始逐漸了解到,原來在湖南西部,曾有一個因洞庭湖而得名的“洞庭郡”,這個郡在消失了兩千年后被大家重新發現和認識。洞庭郡的地理位置相比之今天長沙所在的蒼梧郡同樣重要。從當時的地理位置來看,從遷陵通往巴郡十分便利,多水陸并用, 經巴蜀到達秦政府核心區域都城咸陽,相比湘水、資水流域更為近便。
“勤于政務”木牘
這枚“勤于政務”木牘,應該是一名公職人員寫給妻子的私信。信中寫到:由于自己公務繁忙,未能顧及家中生病妻子,往家中寄去的錢糧不多,希望妻子不要介意。雖然寥寥數語,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兩千多年前這名公職人員的敬業之心。
“烤魚售賣”簡
這枚簡的內容是說郭亭部的市場上有個不知道姓名的男子制作烤魚。正月的某一天,他順著上游走,
在徐家休息,通過賣烤魚換得 44 斛米。3 月的某一天,他又帶著米往下游走,賣光了剩下的 50 斛米。這里的烤魚想來是能存放很多天的,推測應當類似于今天的火焙魚。這名男子售賣烤魚的經歷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在相對穩定的南方,活潑而自由的小農經濟的歷史面貌。
“九九乘法口訣”簡
這是一枚“九九乘法口訣”簡,中國古代教育要求學生熟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即禮儀、樂理、射箭、駕車、識字、計算這6 門科目?!熬啪疟怼弊鳛閿底诌\算的基本法則,是兒童啟蒙必備,里耶秦簡中就有幾枚九九乘法口訣表簡牘,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從文獻記載可知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西周就已經開始流行,它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大約到13 世紀才倒過來,形成我們今天的“一一得一”直到“九九八十一”為止的乘法口訣。
時光冉冉千年,往事如煙散去,生活似乎千古一同,但我們從簡牘中的湖湘史記可以看到,時代在不斷產生巨大的進步。是不是沒看夠?去長沙博物館吧,本次特展還有許多簡牘等著與你相遇。
(文/黎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