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凱 賴海標 鐘 喨 黃智峰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市中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上尿路感染多為逆行性感染引起腎盂及腎實質炎癥,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輸尿管梗阻,并有可能導致尿源性膿毒血癥,是泌尿系感染中重要的感染病之一[1]。廣東是全國尿石癥最高發地,發病率高達11.63%[2]。尿石癥是引起上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3]。并且廣東地處濕熱,氣候炎熱,濕熱體質人群占比高達43.5%[4-5]。所以,針對尿結石合并上尿路感染(濕熱證)的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并分析其作用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本次研究選取近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上尿路結石(濕熱證)患者21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及空白組,均經孫氏鏡碎石術進行治療,術后觀察組以清熱祛濕中藥辨證治療,分析各組患者治療效果,獲得一定研究成果?,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納入標準:有腎絞痛病史,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部分患者小便見砂石排出。給予B超、CT檢查證實患有結石[6];依據《中醫內科學》中淋證的診斷標準診斷為濕熱證[7];符合《泌尿系感染診斷治療指南》上尿路感染診斷標準[8];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肺等重大臟器疾病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病史無法配合治療者;嚴重糖尿病者;泌尿系結構畸形者;膀胱過度活動癥者;對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妊娠哺乳期婦女者等。
1.2 臨床資料 選取中山市中醫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上尿路結石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210例,男性113例,女性97例;年齡12~88歲,平均年齡(39.7±21.3)歲;腎結石患者89例,輸尿管上段結石121例;結石大小0.8~2.0 cm,平均大小(1.35±0.62)cm。所有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空白組3組,每組70例。觀察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齡(39.20±12.80)歲;腎結石患者31例,輸尿管上段結石39例;結石平均大?。?0±44.1)mm;腎積水(1.81±0.90)cm;病程(26.20±15.10)d。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40.50±12.60)歲;腎結石患者3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40例;結石平均大?。?9.00±43.20)mm;腎 積 水(1.79±1.10)cm;病 程(27.10±15.30)d??瞻捉M男性3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齡(41.30±11.60)歲;腎結石患者32例,輸尿管上段結石38例;結石平均大?。?1.00±42.10)mm;腎積水(1.82±1.00)cm;病程(26.90±16.20)d。各組年齡、性別、結石大小、結石位置、腎積水情況、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治療方法 1)觀察組:患者給予孫氏鏡[杭州好克光電儀器有限公司,輸尿管腎鏡SN-V型,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220531號]碎石術,麻醉方式采用全麻,鈥激光方式擊碎結石,套石籃套凈結石。留置F5輸尿管外支架管從尿道引出,留置尿管。通過動脈連接管將輸尿管外支架管與測壓器連接,測量腎盂壓力、尿流率、24 h尿量,每天固定同一時間測量,持續7 d,取7 d平均值。術后頭孢呋辛脂片常規抗感染[6],另外口服清熱祛濕中藥湯劑:廣金錢草、車前子、冬葵果、海金沙、石韋、茯苓各15 g,川牛膝、滑石各20 g,王不留行10 g,雞內金10 g,黃芪5 g,甘草5 g。加水800 mL,煎成200 mL,每日1劑,固定上午9∶00、下午16∶00分2次服用,連用7 d。本方劑由筆者所在醫院藥房提供,采用康美公司供應中藥飲片,制作過程符合要求[9]。2)對照組:手術方法、術后常規處理、腎盂壓力、尿流率、尿量測量同觀察組,術后給予寧泌泰膠囊(貴陽新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42,泌尿系感染診斷治療指南推薦用藥)口服[8],每日2次,每次1.14 g。3)空白組:手術方法、術后常規處理、腎盂壓力、尿流率、尿量測量同觀察組,術后不給予利尿排石藥物治療。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各組患者術后中醫證候改善情況,中醫證候按照腰痛、尿頻、尿急、尿痛、尿血及排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分別以輕度、中度及重度評估程度,即1分、2分及3分??偡指纳坡?治療前后積分差/治療前積分×100.00%;改善率≥95%為痊愈,改善率≥70%且<95%為顯效,改善率≥30%且<70%為有效,<30%為無效[10]。2)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3)腎盂壓力。4)平均尿流率。5)24 h尿量。6)炎癥指標[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變化。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對照組證候改善總有效率均高于空白組(P<0.05)。

表1 各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各組治療后尿流動力學指標(腎盂壓力、尿流率、尿量)比較 見表2。觀察組及對照組腎盂壓力均低于空白組(均P<0.05),平均尿流率及24 h尿量均高于空白組(均P<0.05)。
表2 各組腎盂壓力及尿流率、尿量情況比較(±s)

表2 各組腎盂壓力及尿流率、尿量情況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空白組n 70 70 70腎盂壓力(cmH2O)6.80±2.10△7.10±2.50△14.20±2.30平均尿流率(mL/s)0.030△0.031△0.019 24 h尿量(mL)2 328±621△2 319±505△1 535±553
2.3 各組治療前后WBC、PCT、CRP水平比較 見表3。各組治療后血WBC、PCT、CRP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均P<0.05)。各組治療后第3天、第7天血WBC比較,差別均不大(均P>0.05);觀察組及對照組治療后第3天、第7天PCT、CRP水平均低于空白組(均P<0.05)。
表3 各組治療前后血WBC、PCT、CRP水平比較(±s)

表3 各組治療前后血WBC、PCT、CRP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空白組治療后同期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70)對照組(n=70)空白組(n=7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7 d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7 d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7 d WBC(×109/L)10.52±1.51 8.34±1.11*4.78±1.21*10.21±1.21 8.69±1.35*5.06±1.55*10.09±1.44 9.99±1.46*6.45±2.01*PCT(ng/mL)1.69±0.25 0.52±0.21*△0.09±0.03*△1.78±0.24 0.55±0.27*△0.07±0.11*△1.66±0.25 1.15±0.23*1.09±0.21*CRP(mg/L)40.45±1.23 10.2±1.56*△1.2±0.56*△40.46±1.22 11.2±1.44*△1.3±0.49*△40.41±1.13 22.24±1.87*12.21±1.66*
2.4 各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 見表4。各組治療后APACHEⅡ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均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APACHEⅡ評分均低于空白組(均P<0.05)。
表4 各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水平比較(分,±s)

表4 各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水平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空白組n 70 70 70治療前24.13±4.45 24.67±3.78 24.36±3.99治療后4.12±2.62*△4.63±2.47*△18.54±5.01*
上尿路感染發生率高、進展迅速、病情兇險,一旦進展為感染性休克,搶救療效低微,死亡率高[11],是泌尿外科圍手術期重要并發癥之一[12]。尿石癥是導致上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3]。尿石癥引起上尿路感染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結石周邊菌群大量滋生,給細菌提供一個培養基地;第二,結石導致尿路梗阻,腎盂內壓增高。按現代醫學研究,生理狀態下,人體腎盂內壓約為0.98 kPa。任何部位的尿路梗阻均可使其近端尿路壓力增高,導致尿液濾過減少及輸尿管腎盂腎盞擴張。腎盂的安全壓力為30 mmHg(1 mmHg≈0.133 kPa),當腎盂內壓為30~35 mmHg時,腎盂內尿液即可通過多種途徑發生反流,如腎盞穹隆部靜脈反流、腎盂腎小管反流、腎盂淋巴反流及腎盂間質反流。當存在感染等病理因素時,15~18 mmHg的腎盂內壓即可導致反流。所以,梗阻加上菌群的生長,導致了尿路的菌群反流至血液系統,導致上尿路感染的發生[13]。上尿路感染的處理方案,一是針對菌群按藥敏實驗進行抗感染治療,二是引流,所有能使尿路更順暢,降低腎盂內壓的措施都能減輕感染的發生或者避免其嚴重后果[7]。
按照中醫八法分類,清熱祛濕屬于消法、清法范疇[14]。尿石癥可屬中醫學的“砂淋”“石淋”范疇,如《丹溪心法·淋》曰“淋有五,皆屬于熱”?!督饏T要略》云“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所謂石淋是也,乃膀胱為火熱燔灼,水液結為滓質,猶海水煎熬而成鹽堿也”。病機多因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水濕煎熬,蒸灼尿液,煉液成砂,并且濕熱之邪阻礙氣機,致經絡不通,機體表現為腰痛腹痛,或可因灼傷血絡,形成血尿[15]。由發病機制可以看出此病以“閉”為特點,即水道不通,氣機閉郁,濕、熱、瘀互結內蘊于里。所以治療手段應“以通為用”,一方面需解除梗阻,使邪有出路;另一方面可用清熱祛濕、活血化瘀及扶正補虛等治法,使氣血、水道運行通暢。中醫多以急則治其標為治療原則,以行氣活血、祛瘀止痛為主,兼并利尿、通淋、排石,達到止血止痛、排石利尿目的。廣東氣候濕熱,民眾嗜食海鮮油膩等肥甘之品,所以體質普遍偏濕偏熱。筆者在治療上往往采用清熱祛濕之法,猶如下水道堵塞,通過清理,使平日集聚的“廢物垃圾”清利消通,效果理想。即便是普通民眾家中,也常備“廣東涼茶”,亦是取其清熱之功[16]。
筆者采用的清熱祛濕中藥方由車前子、廣金錢草、冬葵果、海金沙、石韋、茯苓、川牛膝、滑石、王不留行、雞內金、黃芪、甘草組成。方中以廣東地道藥材廣金錢草為君,味甘、淡,性涼,歸肝、腎、膀胱經,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之功?,F代醫學研究其可增強輸尿管蠕動,提高利尿作用,抑制草酸鈣結晶增長,有利于解除尿路梗阻,可顯著抑制急性炎癥滲出、慢性炎癥反應[17];海金沙、石葦、車前子性味甘寒,入腎、膀胱經,有利水、清熱、祛痰明目之功,可利尿通淋,降低尿比重,稀釋尿液,減少分泌物,預防結石復發;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川牛膝可祛瘀止痛、活血生新;滑石可利尿通淋、祛濕斂瘡、緩解淋漓澀痛;冬葵果可清熱利尿、消腫去痛,歸膀胱經;王不留行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的作用[18],共為臣藥。因全方以通以利為主,清涼藥物多,容易耗陰傷正,加用黃芪為佐藥,取其補氣固表、托毒驅邪、利尿之功[19],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以達利尿通淋、祛濕化瘀、改善微循環、排石消炎的效果。
本研究使用現代技術孫氏鏡碎石的方式,解除尿路梗阻,效果良好。孫氏鏡碎石是我國孫穎浩院士首創,具有“軟硬兼施、安全微創”的優異碎石效果[20]。筆者采用清熱祛濕的中藥從本論治,通過清熱祛濕法,可明顯減輕其中醫證候群,改善率達97.14%,高于空白組;另外,“以通為用”的治療策略下,腎盂壓力明顯減輕,24 h尿量及平均尿流率也明顯增加,證明清熱祛濕法有促排泄、利尿之功;最后炎癥指標(WBC、PCT、CRP)均明顯改善,優于空白組,這個結果正好是殊途同歸。從現代醫學角度,要解除梗阻,要抗感染,從傳統中醫角度,也是要通、要消。通過中醫的清熱祛濕輔助,在改善炎癥指標及APACHEⅡ評分方面都明顯優于空白組。結果說明,原理一致,都是要“以通為用”。急則治其標,使用手術解除梗阻,緩則治其本,根據其證候,辨證論治,以達“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另外,本研究也有局限性,第一病例數較少、觀察時間較短;第二只是針對常見證候濕熱證進行論治,其余的證候未能涵括,遠期治療效果及追蹤隨訪不足。希望下一步可以聯合更多的中心或者選用更多的證型進行對比,評估其療效,制定更好的中西結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