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21年7月1日
導演:徐展雄
編劇:管虎 吳兵 張珂 京榆
主演:張頌文 李易峰 佟麗婭 彭昱暢 秦昊 白客 馬少驊
韓庚 章若楠 辛云來 孫浠倫 李九霄 于謙
出品: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
故事
影片圍繞1912至1927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展開,講述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張頌文飾)積極探索改變中國、拯救民族的熱血歷程,和一眾仁人志士熱忱追尋正確革命道路的故事。正是在他的感召之下,毛澤東(李易峰飾)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熱血青年及各階層群眾前仆后繼,積極投身到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和建設新中國的革命進程中。
為世界進文明
為人類造幸福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段鏗鏘有力的文字原載于《新青年》雜志第二卷第一號,是1916年,年僅27歲的李大釗在反袁護國運動興起后,為喚醒同輩青年而專作的一篇論文《青春》。文章從頭至尾洋溢著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也貫穿著他磅礴大氣、“青春”昂揚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如今回望這十二字,在先生并不漫長的一生中,也的的確確是以此為燈塔與旗幟,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為革命事業全力播撒著充滿生機的種子。
大眾印象里的李大釗先生,常被若干耀眼的標簽環繞,“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然而這位生于1889年,犧牲于1927年的革命者,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一個怎樣的人;為實現革命理想,他做過哪些勇敢的事;于友人、于家人,他又是怎樣一種存在。關于他種種具體的想象,在7月1日上映的這部新片《革命者》中一一展現。雖然近年《建黨偉業》《1921》《覺醒年代》等影視作品中,都不乏李大釗的身影,但就聚焦程度而言,《革命者》無疑是對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一次更為全面而細致的視聽刻畫。
以事寫人方能生動,以人引事更為自然。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電影從多視角出發,擷取了李大釗先生短暫一生中的幾個重要事件,詩意勾勒出他斗志昂揚的革命之路,頗具煙火氣地為觀眾還原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他引領光影中的民眾,也帶領銀幕前的我們,從“南陳北李的建黨之約”到“指導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從“主持學生抗議,在三·一八慘案中負傷”到“被捕入獄,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從容就義”。終于在一粒一粟、一血一淚中,先生與那個時代的工人、學生、百姓一道,構建出了一幅20世紀中國革命的蓬勃圖景。
管虎護航 詩意書寫
本片由管虎監制、徐展雄導演。塑造英雄,管虎導演近年佳作不斷,無論是2020年以血肉之軀撐起抗美援朝“橋梁”的《金剛川》,還是同年講述“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前赴后繼阻擊日軍的《八佰》,他都能事無巨細地通過群像式描摹,將歷史課本上短短幾行字,還原為生動的形象與震撼的時刻。在為《革命者》調研史實背景時,身為監制的管虎發現有關李大釗先生的資料十分有限,但通過僅有的記述與他的印象,他近乎篤定地表示:“他(李大釗)一定是有‘詩人氣質的,骨子里有一種命脈,他有一種勁兒。”至于如何通過影像把這股勁兒傳遞給觀眾,他堅持自己一貫的創作法,“(刻畫時)首先得是個‘人,然后才具備理想色彩。”
此次管虎護航的這位青年導演也十分信任這樣的塑造準則,在《革命者》的“走近李大釗”特輯中,導演徐展雄說:“我們想要的李大釗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更像是一個鄰家大叔。”關于這位青年導演,也許觀眾并不十分了解,2020年,他曾編劇、執導愛情片《蕎麥瘋長》,雖然票房與口碑一般,但也算對大銀幕的初次試水。這回與管虎導演合作,他能夠更充分地挖掘并發揮出執導才能。
群星閃耀 先驅永存
《革命者》中李大釗的飾演者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張頌文老師,既有扎實演技,不乏人格魅力,臺上臺下的他都頗有師者風范。要接地氣,他可以是《西小河的夏天》中古板嚴厲的小學教導主任,符合你對“大人”的所有想象;要城府深,他可以是《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看似平庸的官場老手,利用規則扶搖直上。而在《1921》《中國醫生》《夏天只是一天》等新片中,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但《革命者》中的張頌文,注定會令觀眾耳目一新,這一回他將還原一位歷史教科書上的偉大人物,他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平凡的丈夫、父親、恩師、摯友。站在更加廣大而自由的表演空間中,張頌文老師為我們詮釋出一個真實可感的革命者。
在家庭故事中,佟麗婭飾演李大釗之妻趙紉蘭,談及對人物的理解,她說,“在趙紉蘭看來,自己的丈夫在做大事情,在做正確的事情。”于是無論多么憂慮與不舍,每回出門,妻子都會為他整理衣襟,倚門目送。在革命故事中,秦昊飾演李大釗的戰友陳獨秀,書房中他們常暢想社會之前景,直言“未來可期!”“中國可期!”。而在北大圖書館中,李易峰飾演青年毛澤東,他稱李大釗為“真正的老師”,并在其先進思想的影響下,毛澤東逐漸從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除此之外,彭昱暢飾演的張學良、章若楠飾演的李星華、李九霄飾演的慶子等也為本片增添了不少青春活潑的氣息。
最后,以先生的一段格言為本文作結,“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愿通過影像,觀眾能夠真正走近他,知其事跡,傳其精神。(文 Psyche)
印象·李大釗
◎ 張頌文
電影《革命者》中李大釗飾演者
“我細讀了一下他的那篇告白書(《獄中自述》),談笑風生,我甚至覺得他在‘戲弄別人,我覺得那是一種真正的勇敢。李大釗先生認為,我可以犧牲‘我,來告訴你我做的事情是對的,如果我的死可以喚醒那些麻木的人,我愿意去死。”
◎ 張嘉益
電影《建黨偉業》中李大釗飾演者
“李大釗的資料,提供給我們的實際上很有限,因為他犧牲的年代太早,30歲出頭就犧牲了,那么,可能很多時候要靠自己的想象。我們都是通過課本認識他,把他請下來,不再是一個概念。總感覺他是一個讓你很信賴的長者。實在、質樸,可以去依靠,可以去信賴的這么一位長者,不管他的年齡多大。他當時只有三十來歲,比陳獨秀還小幾歲。你永遠會有這種感覺,他有一種親和力。即便是在沒拍這戲之前,如果說我們這個黨的創始人,這些革命先驅里,他也是我印象當中很親情的人,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 富大龍
電影《火種》中李大釗飾演者
“我原來對李大釗先生也沒有太多的認識,只知道他是一個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后來我去讀他的各種著作,尤其是他辦的《新青年》,發現他是極其豐富和博學的一個人,他的文章經常是用繁體字寫的半白話的古文,然后下邊橫著一串英文或法文去探討這個詞的詞根。最后我們總結,他這個人應該語速和思維非常之快,做事干凈利落。為了演他,我買了幾十本書,他的著作、包括他女兒的回憶錄、以及別人對他的描寫。其中有一個友人形容李大釗先生是圓圓的臉、白白凈凈,一雙細眼永遠笑瞇瞇的;他女兒對他的說法卻是平時挺嚴肅的,會在葡萄架下給大家講故事,這些小事件很多人沒有聽過。”
◎ 張桐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李大釗飾演者
“我覺得李大釗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非常鮮明,那就是我要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去拼搏去犧牲;同時在看到工人兄弟、農民兄弟、窮人兄弟的時候,他的心是無私的、敞開的,這么一個立場鮮明、善良無私的主體人格,是我接近李大釗先生的兩個支點。我是抱著一顆敬畏之心和謙虛之心來詮釋的,我準備把我的靈魂敞開,去迎接另一個靈魂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