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改革開放春潮涌動(chūncháoyǒngdòng)。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又一創舉——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后,中國人的節奏和步伐(bùfá)陡然(dǒurán)加快,一大批創業者如雨后春筍(chūnsǔn)般涌現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他們激情勃發(jīqíngbófā)、勤勞肯干,開飯店、辦企業、銷售(xiāoshòu)農副產品,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時代,那時的夢想是什么呢?鄧小平爺爺的回答是——“小康(xiǎokāng)”。
你對“小康”這個詞應該不陌生吧?我們常在新聞里、課本上聽到它、讀到它。其實,“小康”是一個很古老的詞語,它首次出現在《詩經》中——“民亦勞止,汔(qì)可小康。”大意是:老百姓太辛苦了,應該稍(shāo)稍得到安樂了。
那鄧小平爺爺眼中的“小康”是什么樣的呢?簡單來說,就是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老百姓都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chíxù)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màijìn)。”
今天,我們可以驕傲地說,當年鄧小平爺爺提出的“小康”目標,我們實現了!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