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石山

從1960 年入學初中部,我在太原三中讀書整整六年。六年間,同班同校的同學不少,后來五十多年里一直保持往來相處不錯的,有一個同學“小朝鮮”。
我的這位同學,大名李廷赫。所謂“小朝鮮”,也并非是他的外號。當初,只聽說他是朝鮮族人,在太原這樣的內陸城市,朝鮮族就顯得格外稀罕。那時,上過我家的同學不少,李廷赫和我父親十分談得來。
我們三中校籃球隊,曾經奪得過全省中學籃球聯賽的冠軍,李廷赫是球隊的主力后衛之一。他的個頭不高,但球技超人,在全是大個子的籃球賽場上滿場穿梭,就愈加顯得出眾。除此而外,這個朝鮮族學生還能歌善舞。由于脾氣相投,我們漸漸成了親密無間的好友。他的家教甚好,對我的父母十分尊敬,我父親好生喜歡這個小朝鮮,尋常會留他在我家吃飯。
李廷赫不僅是普通的朝鮮族人,而且是祖籍漢城的朝鮮族人,而且他是朝鮮李氏王朝的王族嫡傳后人。他的曾祖父曾經當過韓國朝廷的未任兵部尚書。有這樣一個家世背景,那么,他的父母,他們一家,到底是怎么從南朝鮮來到的中國,又是為什么最終落腳到我們太原的呢?
自甲午戰爭大清敗給日本,朝鮮亡國,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李廷赫的父親,流亡到中國東北,參加了抗聯組織,誓死與日本鬼子血戰到底。后來,抗戰勝利,到解放戰爭年代,他父親作為能開汽車會修理汽車的技術人才,被吸收進我們的解放軍隊伍。然后就到了抗美援朝戰爭年代,他父親奉命穿起朝鮮人民軍的軍裝,又當上了運輸大隊的大隊長,率隊入朝參戰。結果,在執行任務途中被美軍飛機的機關炮打斷了一條腿。這場戰爭結束后,王族李氏這一支后人沒有機會回到老家漢城。最終,李廷赫的父母隨著援建山西的隊伍從東北來到太原,出生在我國東北的李廷赫,成了我們中國籍的太原市民。
那時,我們所屬的組織主要是中學生,組織總部所在地太原十中,曾經遭到過好幾萬對立派工人武裝的圍攻。事前,坊間已有種種傳聞,說十中可能遭到襲擊。事件發生的前一晚,李廷赫在我家吃過手搟面,我父親嚴厲警告:你們兩個無論如何不許去十中!我和李廷赫嘴上連連答應,出了門偏偏就結伴去了那里。結果,我們一道陷入了三天兩夜的包圍中。
幾百個學生,困守在十中教學樓上。學生家長們心焦如焚,尋找自己的孩子。那兩天,又連續天降暴雨,我父親和李廷赫的父親,淋濕了好幾身衣服,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李廷赫的父親,被美軍炸斷過腿,是個拐子。我父親做過地下工作,坐過老虎凳,在大躍進中“趕拉搶運”,當搬運工的他,腳踝又被砸成了粉碎性骨折,他也是個拐子。兩個拐子父親,在暴雨中瘋了似的尋找兒子,這樣的情形,或許只是那場運動中實在不值一提的一點草民經歷。然而,我們和我們的父輩,對于這點經歷,又怎能平白淡忘!
我和李廷赫們,所謂老三屆,喪失了讀大學的機會,家族和家庭培養子弟讀書成才的希望,徹底毀滅。后來,我當了兩年兵,復員后在火車頭上燒火;李廷赫到太原西山煤礦去下了煤窯。
一個在地底下挖煤的“小朝鮮”,接著就遇到了尋找婚戀對象的巨大障礙。李廷赫對我父親有過痛切的傾吐。他說:張大爺,我是個挖煤的煤黑子,還是個“高麗棒子”,人家漢人本來還不一定樂意找咱,可我父親呢,又給我下了指令,說是無論如何必須要找我們朝鮮族。這不是把人逼上絕路了嗎?
而“小朝鮮”的父親李正宰先生,更遇上了老輩人的煩心苦惱事兒。李先生在我國東北投身抗日活動的時候,加入過韓國流亡政府的領袖金九成立的“韓國獨立黨”。那本來是一個抗日政黨,但時過境遷,這個背景就成了李正宰先生的歷史問題。在那樣的非常年代,甚至被懷疑成是“韓國潛伏特務”。而且在那個特殊年代,出身韓國王族李姓,也成了他永遠無法洗白的“原罪”。
改革開放以后,我和李廷赫們終于迎來了個人命運的轉機。“小朝鮮”先是實現了他的大學夢,曾就讀于山西醫科大學。他的婚戀問題,也出現了轉機。出于各種情況,流落在我們山西的韓國人,攏共有那么十來家。其中,有一個金姓家庭,本身的故事也極具傳奇色彩。家長金先生,同樣是出于抗日的目的,從朝鮮到了我國東北,又從東北來到山西太行八路軍抗日根據地。金先生的女兒金艷萍在太原市電信局工作,成了電信局宣傳隊的臺柱子,曾經在芭蕾舞劇《白毛女》中出演女一號喜兒。
扮演喜兒的生活中的金艷萍,亭亭玉立、美貌端莊,她的父親金先生,像“小朝鮮”的父親李先生一樣,竟然也給女兒下了指令,必須找朝鮮人做“我的女婿”。經過雙方家長的協商合計,“小朝鮮”李廷赫堂而皇之成了金先生家的乘龍快婿。隔了幾年,“小朝鮮”竟然跨行去了國企。他先是擔任省煤炭運銷公司副總,然后又擔任了省煤炭進出口總公司的董事長。在他任職期間,省煤炭進出口公司成了與汾酒集團和太鋼集團相比肩的納稅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