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羅方青,茍民欣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重慶 400715)
色彩作為植物重要的表現特征,在植物景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眾多學者在植物色彩的定量研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應用比色卡現場比對、相機拍照、結合色彩輔助設計軟件Color Impact對植物色彩進行取值與量化,以此建立色彩數據庫,再應用SBE 美景度評價法對植物色彩單體和植物色彩組合進行量化分析與評價,得出了人們喜愛的植物色彩和植物色彩搭配模式[1-6];隨著數理統計學的發展,部分學者利用美景度評價方法,結合數理統計進行系統性研究,建立色彩要素與美景度的多元線性回歸數學模型,進一步探索色彩要素與植物組合景觀質量的聯系[7-8]。
花境作為一種富有野趣、色彩豐富的園林植物景觀,既具有生態穩定性,又兼具可持續的景觀價值[9],深受大眾喜愛。色彩是影響花境效果極其重要的因素,自花境出現以來,園藝學家及設計師對花境色彩設計進行了不懈的探索。19世紀著名園藝學家雪利·海伯德主張自然柔和的植物色彩搭配,認為中性色彩的植物更能夠凸顯出花境的自然美[10],他的觀點對花境色彩理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而20世紀著名的花境色彩設計師格特魯德·杰基爾將色彩的對比協調手法運用到花境色彩配置中,使花境中的色彩既豐富有層次又高度統一[11],其配置理念為花境色彩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花境在我國的應用較晚,對花境的色彩研究目前還基本處于起步階段,以定性研究為主,缺乏對花境色彩量化的研究,更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來指導實踐。
本文以重慶市主城區為研究范圍,對花境色彩進行定量研究,以得出重慶花境色彩配置規律和模式,用于指導實踐,也可對其他城市花境色彩搭配提供一定的借鑒。
重慶市主城區位于東經106°14′36″~106°59′58″,北緯29°7′45″~30°7′22″,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即通常所稱的“主城九區”。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年均日照1 000~1 500 h;年均氣溫18.6 ℃,極端低溫-3.8 ℃,極端高溫43.8 ℃;年降水量1 000~1 300 mm;年均空氣相對濕度70%。
調查時間: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調查地點:在對重慶市花境栽植地廣泛踏查的基礎上,選取重慶市主城區13 個較為典型的花境栽植地,進行為期一年按季節劃分的多次調研考查(見表1),并重點對重慶大學虎溪校區、金海灣公園、照母山公園和白云山公園四個區域進行調查。

表1 重慶主城區花境分布情況
應用英國皇家園藝協會RHS(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植物比色卡結合Color Impact 軟件進行對照取色。取色步驟為:1)現場收集花境單株植物的葉片、花朵、果實和枝干作為取色的素材。2)現場通過RHS 比色卡對植物素材的色彩進行比照提取,并采取拍照、記錄等方式對植物RHS 色彩數值進行記錄(為避免誤差,可對多株植物的典型色進行多次比對取平均值)。3)對提取的植物RHS 比色卡數值和對應的HSB 色彩值進行匯總,從而得到花境植物單體的葉片、花朵、果實、枝干對應的典型色HSB 色彩值,以此作為進行量化分析和色彩評價的基礎數據。4)對拍攝的花境植物組合照片進行處理,為避免照片背景中其他要素對植物色彩分析的影響,運用Photoshop去除照片中與植物不相關的其他顏色,再應用Color Impact 軟件得出色彩比例,從而為植物組合的量化分析提供依據。
美景度評價法(SBE)由美國環境心理學家Daniel 等在1976 年提出,它以群體的普遍審美趣味衡量景觀美景度,是風景評價方法中最為嚴格和可靠性最好的一種方法[12]。只要按照統一的標準,保證評價所用景觀照片的基礎一致,依據公眾評判得出的美景度評價結果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13]。不同群體或文化背景的評價者之間的審美態度在統計學意義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14-15],且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同一景觀的評判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16]。
本研究共邀請了風景園林專業及非風景園林專業各150 人,以照片為評價媒介。為避免由于距離、光線等因素對于花境美景度評價的影響,將照片拍攝時間確定在光線充足陰天的10:00—14:00,由于花境栽植方式系團塊狀栽植為主,為確保拍攝花境組合全貌,使用SONY α5000 相機在5 m 以內進行拍攝。
通過問卷分別對應用頻度超過30%的75種花境單體植物及春夏秋冬各10 組共40 組花境植物組合進行美景度評價,分別得到花境植物單體色彩和花境植物組合色彩的美景度值。在評價中,兩種問卷均采用7分制美景度作為衡量標準,即1~7 分依次為很不喜歡、不喜歡、不太喜歡、一般、較喜歡、喜歡、很喜歡。由于美景度打分值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問卷回收后,需要經過標準化處理,將所有人的打分值轉換為標準值之后,取每張照片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其最終的標準化美景度值,從而減少因個人主觀因素造成的美景度分值誤差。
為了驗證色彩是影響花境組合美景度的重要因素,研究探索影響花境美景度值的色彩要素,建立花境組合色彩要素與美景度的關系,本文將花境組合的色彩要素進行了分解。結合專家意見和借鑒相關文獻資料,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將花境組合的景觀色彩要素分解為兩種要素,一為色彩定性要素(見表2),邀請15位花境研究與設計專家對調查對象進行打分;二為色彩定量要素(見表3),這是依據花境組合對應的色彩HSB數值進行統計計算得出的定量要素。

表2 花境組合色彩定性要素分解

表3 花境組合色彩定量要素分解
利用數量化理論I,通過SPSS 25.0 軟件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將13個色彩要素作為自變量,美景度值作為因變量,再利用步進策略,把對美景度值沒有顯著貢獻的要素刪除[19],最后篩選出鮮艷感(A1)、色彩冷暖(A2)、色彩主次分明度(A3)、色彩團塊凸顯度(A6)、明度對比度(A9)、開花數(A11)6 個色彩要素作為影響花境植物組合美景度的主導因素進行建模,得到最終的回歸方程:SBE=-2.303+0.387A1-0.507A2+0.483A3+0.518A6+0.009A9+0.114A11。經 過 檢驗,模型R2(可決系數)為0.810,表明回歸方程擬合度極高,方程真實可信。除了對色彩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外,還對單一色彩因子與美景度進行相關性檢驗,利用SPSS 25.0軟件,分別對色彩種類數和主色彩比與美景度建立單一回歸,得到對應三次方程[19]。
經實地調查和統計,重慶市主城區花境植物有135 種,分屬50 科110 屬,通過RHS 色卡現場比對和Color Impact 軟件校色對135 種重慶花境植物進行RHS色號和HSB 色號的色彩提取,以花境植物表現出來的重點顏色按RHS 的色彩區間分別對紅、黃、紫、藍、白色系及觀葉花境植物進行分類色彩統計,建立了重慶花境植物色彩數據庫(見表4)。由色彩數據庫可以看出,在RHS 比色卡22 個色彩區間中,重慶花境植物色彩涵蓋了17個色彩區間,色彩種類豐富多樣;在眾多色彩區間中,重慶花境植物中花色以紅色系最多,其次為黃色系;葉色以綠色系最多,其次為黃-綠色系。

表4 花境植物色彩數據庫

(續表4)

(續表4)
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25.0對專業組和非專業組的美景度打分值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非專業組與專業組相關性為0.853,由SPSS相關系數r的判斷標準可知[20],為高度相關,這表明專業與非專業人群對于花境具有近乎一致的審美情趣。
經標準化處理后,對40個花境植物組合美景度分值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有23 組植物組合為大眾所喜愛,美景度平均值為0.03,可以看出大眾對花境植物組合形式總體是滿意的;最受大眾喜愛為組合27,美景度值1.17,其植物組成為細葉芒+斑葉芒+銀紋沿階草+美女櫻+大濱菊+礬根+紅巨人朱蕉+龍舌蘭,其次是組合36,美景度值0.91,其植物組成為大濱菊+大花金雞菊+火炬花+穗花婆婆納+腎蕨,兩個組合都以豐富的開花植物和鮮艷的植物色彩受多數評價者的喜愛。
重慶花境植物組合的美景度平均值排序依次為春季0.42,夏季0.25,秋季-0.14、冬為-0.65。由此可以看出,在花境的四季組合中,大眾普遍喜歡春季和夏季的花境組合,而對于秋季和冬季的花境組合,大眾則普遍表示不滿意,其主要原因為重慶的秋季和冬季植物衰敗枯萎,開花植物較少,植物組合色彩不再豐富,失去生機,變得單調乏味。
由色彩要素-美景度模型可知,色彩要素中鮮艷感、主次分明度、團塊凸顯度、明度對比度、開花數與美景度成正比,色彩冷暖與美景度成反比,即色彩偏冷更受大眾喜愛;由模型得出色彩要素對花境組合的美景度貢獻率分別為A2色彩冷暖(19.17%)>A11開花數(19.06%)>A3色彩主次分明度(16.26%)>A9明度對比度(16.08%)>A1鮮艷感(15.79%)>A6色彩團塊凸顯度(13.64%)。可知影響花境組合美景度的6 個色彩要素對美景度的貢獻程度相似,是6 個要素共同作用來影響花境植物組合美景度的。而通過對單一色彩因子與美景度進行相關性檢驗,得到色彩種類數、主色彩比2 個因素與美景度變化具有相關性。將色彩種類數、開花數、主色彩比、色彩冷暖、明度對比度、鮮艷感、色彩主次分明度、色彩團塊凸顯度等8個上述影響花境植物組合美景度的色彩主導因素,帶入16 個四季優秀花境植物組合實例進行分析驗證,進行定量分析與研究,得到如下結論:1)色彩種類宜控制在5~6 種;2)當季開花植物宜控制在2~3種;3)主色彩比宜控制在1/3~2/3;4)色彩組合偏冷可提升花境美景度;5)明度對比較高的植物組合可提升花境美景度;6)較鮮艷的植物色彩更受大眾喜愛;7)色彩組合宜主次分明;8)清晰可辨的花境色彩團塊可提升花境美景度。
根據美景度評價出的優秀花境組合,結合優秀花境色彩配置規律,總結出四季優質花境經典配置模式,以色彩調和模式進行分類,從色彩搭配角度建立花境配置模塊[21],得出重慶地區側重于季節觀賞的花境模塊化組合,為重慶花境色彩搭配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從而推動重慶花境總體質量水平的提高。
3.4.1 春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春季開花植物以藍色、紫色、黃色、紅色為主,通過不同顏色的組合方式,營造出不同的花境組合效果(見表5)。

表5 重慶春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3.4.2 夏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夏季的重慶花境群花繁茂,鮮艷奪目,通過分析整理,總結出側重于夏季觀賞的典型花境植物組合模塊(見表6)。

表6 重慶夏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3.4.3 秋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秋季開花植物開始減少,主要有紫色、紅色、橙色、黃色四種顏色,花境構建核心以墨西哥鼠尾草和觀賞草為主,因此選擇面較為局限(見表7),今后應該考慮引種更多秋季觀賞的植物種類,以提高植物搭配的豐富度。

表7 重慶秋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3.4.4 冬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冬季開花植物少,花境色彩主要依靠觀葉植物來體現,經過篩選搭配出側重于冬季觀賞的典型搭配模塊(見表8)。

表8 重慶冬季花境典型搭配模塊
本文應用RHS 比色卡法和SBE 美景度評價法對花境植物單體和組合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量化研究,建立了重慶花境植物色彩數據庫,得出了重慶花境植物單體和植物組合的美景度值,探究了影響花境植物組合美景度的色彩要素及其權重,總結出了重慶花境組合色彩配置規律和四季優質花境經典配置模塊,為重慶花境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
由于重慶花境應用時間較晚,同時受調研樣地、時間及評價方法的限制,且除色彩因素外,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花境的景觀質量,如花境植物的株型搭配、植物組合的空間形態等,因此其最終的研究結論有一定的片面性,需在后續研究中進行更加全面的綜合量化研究,以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全面。
花境的色彩配置非常需要量化的評價體系,以利于科學地實踐指導,保證其穩定的優質景觀效果,而不是依賴于設計師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從這個角度而言,本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價值,開拓了花境色彩量化研究的新思路,豐富了花境色彩配置的量化評價與配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