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經,馬弘財,蘇中華,石 斌,甘富斌,普布次仁,曾江勇*
(1.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 畜牧獸醫研究所,西藏 拉薩 850000;2.西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西藏 拉薩 850000;3.林芝市農業農村局 畜牧獸醫站/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4.昌都市左貢縣畜牧站,西藏 左貢 854400)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之一,也是我國規定的一類動物疫病[1],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種烈性、出血性傳染病,給我國乃至全世界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2]。1900年非洲豬瘟首次在非洲東部暴發;1921年肯尼亞蒙哥馬利首次報道非洲豬瘟引起家豬發病,死亡率高達100%,隨后非洲南部和東部相繼報道了非洲豬瘟疫情;1950年非洲豬瘟傳至非洲西部,并相繼在葡萄牙、西班牙、俄羅斯等歐洲國家暴發,給各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損失[3]。
2018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報道了中國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發病地為遼寧省沈陽市,發病豬場死亡生豬47頭,病死豬解剖見脾臟梗死、極度腫大、易碎,間質性肺炎、肺出血,淋巴結出血等病理變化[4]。此后,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迅速傳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有23個省(區)超過100起家豬感染非洲豬瘟的報道[3,4]。目前,世界各國圍繞非洲豬瘟病毒滅活疫苗、弱毒疫苗、亞單位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開展了大量研究,但暫未研制出高效、安全的非洲豬瘟疫苗及藥物。非洲豬瘟各種綜合防控措施落實較困難,對我國乃至世界養豬業仍然具有重大威脅[5]。
藏豬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特有的家畜和優勢豬種,具有抗寒、耐低氧、肉質風味獨特等特點,一直深受消費者和牧民的喜愛[6]。2019年4月7日,林芝市巴宜區、波密縣、工布江達縣發生非洲豬瘟疫情[7],經過防疫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發病豬和死豬的全血、組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均含有病毒,極易對豬群環境造成污染,嚴重威脅著當地養豬業的發展[8]。為了監測林芝、昌都等地非洲豬瘟感染風險,本研究共采集藏豬血清588份進行非洲豬瘟血清抗體ELISA檢測,并進行分析。
2020年,采集藏豬血清588份,其中昌都市左貢縣302份,林芝市286份(巴宜區64份、察隅縣40份、墨脫縣43份、米林縣30份、朗縣79份、波密縣30份)。
非洲豬瘟病毒(ASFV)抗體檢測ELISA試劑盒,購自無錫優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200704。
恒溫培養箱BOXUN,購自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自動酶標儀Thermo,購自上海創萌生物有限公司;超純水機UPR-11-15NZ,購自四川優普超純科技有限公司;微量移液器Eppendorf,購自賽伯樂(上海)儀器有限公司。
樣品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試驗成立的條件是P-S≥0.9。若S/P≥0.25,樣品判定為陽性;若S/P<0.25,樣品判定為陰性。S為樣品OD630nm平均值,P為陽性對照OD630nm平均值,N為陰性對照OD630nm平均值。
按照地區、養殖模式、性別、年齡分別統計陽性率,并用SPSS軟件進行卡方檢驗,P<0.001為差異極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P>0.05為差異不顯著。
藏豬非洲豬瘟血清抗體檢測結果見表1。未檢測出非洲豬瘟陽性血清,抗體陽性率為0,不同地區、不同養殖模式、不同年齡的藏豬陽性率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藏豬非洲豬瘟血清抗體檢測結果
非洲豬瘟病毒為呈二十面體對稱的DNA病毒,屬非洲豬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豬瘟病毒屬(Asfarvirus)成員,病毒直徑175~215nm,有囊膜,基因組為一條線性的雙鏈DNA分子。主要有直接接觸傳播、間接接觸傳播和媒介蜱傳播3種傳播方式,主要有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檢測、病毒抗體檢測及基因組DNA檢測等檢測方法,一般感染3~4 d后即可進行抗體檢測,從而快速、有效地對非洲豬瘟疫情進行診斷[8]。目前還未研發出商品化、安全、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血清檢測中不存在疫苗抗體的干擾,因此通過血清學抗體試驗檢測亞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具有重要意義[9]。
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較大、功能復雜、活力強、抵抗力強且易變異,其疫苗研制難度較大。滅活疫苗僅具有部分保護性或不具有保護性;基因缺失減毒活疫苗被證實具有同源保護性,但仍未解決其安全問題;DNA疫苗能夠誘導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但不能起到保護作用;亞單位疫苗具有部分保護性;病毒活載體疫苗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新型的單周期病毒疫苗正被研究,為非洲豬瘟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新選擇[10]。
非洲豬瘟病毒耐低溫、耐鹽、存活力強(在死豬尸體中可存活1年),黏附能力較強,可隨生豬屠宰、運輸、食用等形成流動的污染鏈。由于沒有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及治療藥物,切斷傳播途徑是廣大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有效防控該病的重要措施和必然手段[11]。
首先,各級政府要加大非洲豬瘟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呼吁全民防控、全民監督,做到疫情公開透明、責任落實到人。加強非洲豬瘟檢驗檢疫和防控工作,成立監督小組,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做到聯防聯控、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同時,加強經費保障[12]。
其次,養殖場要嚴格落實封閉飼養。引種、生豬銷售、人員和車輛往來是感染非洲豬瘟的主要途徑,養殖場(戶)應采取封閉管理模式,對各環節進行嚴格把控,盡量減少生豬的交易次數,必要時暫停交易。禁止從疫區購進生豬,做好早期檢測工作,嚴格引種,對養殖人員、物品、車輛等進行全面檢查和消毒,進入場內的人員須穿戴防護服,嚴格做好場內日常消毒和養殖區域的生物安全隔離工作[12-14]。
最后,要引導農戶規范化養殖。非洲豬瘟疫情暴發以來,衛生及生物安全管理松懈的小型養殖戶、散養戶遭遇了沉重打擊。為了加快對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和凈化步伐,建議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政策,積極引導養殖戶進行規范化養殖,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15]。
本次研究采集的588份藏豬血清未檢測出非洲豬瘟陽性血清,抗體陽性率為0。說明目前西藏昌都、林芝地區非洲豬瘟病毒凈化效果較好,為非洲豬瘟防控和藏豬養殖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