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河

荻,屬于一種多年生植物,大多生長于崗坡濕地。故鄉有一方池塘,池塘邊就長滿了荻。每逢荻花盛開時節,遠遠望去,白茫茫一片,很是壯觀。
“荻花風起秋波冷,獨擁檀心窺曉鏡”,荻草盡管春日萌發,夏日茁壯,但大都在暮秋盛開。北方的霜露來得早,很多花草在風刀霜劍的摧殘下,早早地就潰不成軍。不是奄奄一息,就是莖稈萎蔫。唯有生命力旺盛的荻,迎著風霜,愈戰愈勇。暮秋時節,盡管荻的葉身也見了片片枯黃,但一簇簇的荻花,卻開得熱烈而又奔放。那荻花晶瑩中透著一種光澤,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亮。成片的荻花隨風起伏,簡直就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荻花寒漫漫,鷗鳥暮群群”。愛鳥、護鳥是家鄉人的老傳統,再加上環境適宜,白色的荻花叢中經常能見到一些鷗鳥飛舞。每每接近黃昏,西天晚霞烈烈,池邊荻花團團,耳畔鳥鳴啾啾,簡直就是一幅多元的立體畫卷。每年暮秋,常常會有很多城里人來觀賞荻花。小小的荻花不僅令城里人大開眼界,同時也為家鄉人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收入,成為家鄉人一個新的創收點。無論是荻草編織的小蒲團,還是莖稈制作的小鳥籠,都是觀光者的搶手貨。
記憶中,每年的荻花開放時節,也是鄉下老父親老母親最忙碌的日子。除去農作物收種,一有空閑,老父親總會推著獨輪車來到池塘邊,去砍那些日漸枯黃的荻。運回家,老母親便細細地去掉每根荻的葉子和花束,只留下直直的莖稈,堆放在一邊。等那些荻花莖稈積攢的差不多了,老母親便會在老父親的協助下編織席箔。一張張席箔編織成了,老母親便開始用那席箔晾曬棉花、花生、紅棗。每年立冬前后,母親總會想方設法給我們郵寄些紅棗。小女兒說,那棗兒特別香甜,和在超市購買的大不一樣。我想,這大概與在用荻草莖稈制作的席箔上晾曬有關,甜甜的棗兒,無形中也吸納了荻的清純。
另外,用盛開的荻花捆扎一把把小笤帚,也是老母親每年暮秋的必修課。待到荻花開了,老母親便會經常攜著個小竹筐,拿著剪刀去剪那些荻花的穗頭。回到家把荻花屑拍打干凈,然后捆扎成一把把笤帚,分送給我和弟弟。還別說,荻花穗做成的笤帚不僅輕巧,而且特好用,地板上的任何碎屑都可以清掃干凈。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荻花往往與離愁相連。對此,我有切身的感受。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年,是在一個暮秋。臨出門了,雖然我已成年,但老母親仍像對待孩子般執意要把我送出家門,且一直送到了池塘旁的大路邊。在我揮手告別的一剎那,我突然發現,老母親的白發不知不覺間竟增添了那么多。根根素白,束束晶瑩,與身邊的荻花無異。
突然間,我的腦海里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辛勞了大半輩子的老母親,其實也是一株荻花,一株植根于家鄉大地上的普通荻花:倔強一生,到老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