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但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仍舊會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需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及教學觀念,使用更為新鮮、柔和的方式來講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將數學繪本引入數學課堂中,用更為生動、亮麗的畫面吸引學生,并借助故事情節呈現數學思想及知識內容,正確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要點,緩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畏懼心理,架構感性與理性的橋梁。
關鍵詞:數學繪本;架構;感性與理性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7-0020-02
引? 言
把數學繪本投入一些較為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講解活動中,會促使學生構建起理性數學知識及感性經驗之間的橋梁。這一橋梁的構建,能從根源上降低數學知識學習的難度,讓原本更為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充分發揮數學這門學科的教育價值。
一、韻味的數學繪本教學
數學繪本大多數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示數學知識,引領學生進入更為深邃的數學世界的。學生通過閱讀數學繪本,可以更好地感受并領悟故事所傳遞的數學知識及數學情感,從而將畫面和理性知識連接在一起,進一步培養數學思維能力[1]。
例如,在講解“倍的認知”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小雞種花生》的數學繪本。在這個繪本圖畫中,花仙子把六?;ㄉ追謩e送給兩只小雞,每只小雞分到三粒花生米,這兩只小雞在拿到花生之后,很開心地回到家中。第二天一早小白雞把這三粒花生米當作早飯,全部吃光了。小黑雞在吃了兩?;ㄉ缀螅咽O碌囊涣;ㄉ追N到了土壤里。時間飛速流逝,花生米的種子生根發芽,長出了花生苗。小黑雞每天給花生苗施肥、澆水、細心呵護,花生苗也結果了。小黑雞的花生果子從一粒變成了兩粒,之后又從兩粒變成四粒,四粒變成八?!绱朔磸汀!缎‰u種花生》這個繪本故事讓學生看到了小黑雞具有的辛苦勞作、勤勞的優秀品德。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故事,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這兩只小雞所收到的花生米數量是等同的,所以,小黑雞種下的花生米果實由一個變成兩個,又從兩個變成四個……這些都是倍數的具體表現形式。學生可以在數數的過程中,掌握數量的倍數關系。這些較為生動的數學繪本內容所呈遞出來的數學故事內涵也尤為深刻,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數學繪本不只是一本單純的故事書,教師還需要挖掘數學繪本的內容,正確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透過數學繪本故事更好地感知并領悟數學知識[2]。
二、靈性的數學繪本教學
小學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都比較強,學生通過閱讀數學繪本,可以更好地感知數學知識的魅力,同時激發出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但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還在發展中,其會受到語言、年齡等方面的影響及限制,不能使用語言來精確地表示自己的內心想法及感受。將數學繪本投入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活動,既有利于學生表述內心想法,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量[3]。教師需要合理地使用數學繪本,讓學生較為精確且簡潔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同時利用繪本,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厘米和米”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家在哪兒》這一繪本。繪本內容為“厘米”和“米”分別是兩個漂泊在外的小精靈,“厘米”和“米”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多大了,可以在哪里居住,這兩個小精靈到處漂泊流浪。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繪本教學,讓學生發揮聯想及想象能力,進行自主化的創作。一些學生會把“厘米”和“米”這兩個小精靈放到米尺里邊,把米尺當作這兩個小精靈的家,還能夠在這個家中確定“米”和“厘米”的長度。還有一些學生會把這兩個小精靈放到跑步競賽中,在這兩個小精靈飛速奔跑時,學生發現“厘米”這個小精靈邁的步子會比較小,但是“米”這個小精靈的步伐卻比較大。教師利用數學繪本,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數學知識,還可以挖掘學生的想象潛能,讓學生使用其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更為簡潔、明確地刻畫出繪本的內容。
三、色彩的數學繪本教學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數學知識。我們通過實驗調查了解到,小學生對于顏色及繪畫的敏感度會比較強。所以,將數學繪本投入教學活動中,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緩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不適感。學生在翻閱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繪本就如同帶有色彩的數學教學模式一般,可以讓學生放松警惕,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戒備心,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較強的親切感。特別是處于低學段的學生,其會關注一些顏色較為艷麗且畫面較為優美的繪本。因此,教師應利用數學繪本,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去接受數學知識[4]。
例如,在講解“比一比”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個性特征制作體育節頒獎的有聲繪本。先安排兩位小學生站在班級的隊伍中,其隊伍的排列順序應以由低至高為主,第一個小男生的個子要矮一點,后面的個子要逐漸增高。此時,主持人宣布個子較矮的男生得到了100米短跑的冠軍,高個子的男生得到了100米短跑的亞軍。在音樂響起來之后,這兩個小朋友走到了領獎臺上,矮個子的男生反而比高個子的男生還要高。這時教師詢問學生:“同學們,到底哪個才是原來最高的呢?為什么在頒獎臺上矮個子的男生看起來會比高個子的男生還要高呢?”學生在這種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中,可以更好地感知數學知識。這會縮短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將這些較為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演變成為色彩斑斕的繪本內容。這樣學生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
四、思考的數學繪本教學
所有的繪本應用都是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正確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并且,與其他數學教學模式相比,繪本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直觀思維發展需求,可以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繪本閱讀中發展思維能力,實現從畫面的感性觸動到數學問題的理性思考。
例如,在講解“認識圖形”這一知識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正方體、圓柱體等多類圖形的特征,教師可以使用繪本故事《我們一起去旅行》。該繪本主要講解的是圖形想要去旅游,如何行走才會變得更快呢?這些圖形討論了一下,它們認為搭建一個小型車輛,讓車輛帶著自己前進會走得更快。那么怎樣搭建這個車輛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這一問題。在這一趣味性較強的故事繪本中,學生的思維、情感受到了沖擊及影響。依據故事情節的演變,學生能夠逐漸地認知不同圖形在生活中的用處。在利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學有所獲,進而體現出數學繪本的應用價值[5]。
結? 語
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教師若仍舊使用傳統的說教法進行知識的講授,不僅無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及熱情,還會加大教學的難度。所以,教師需要將數學繪本引入其中,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選擇相適宜的數學繪本內容,借助繪本中的情景進行教學,讓形象畫面的感性和數學思維的理性更好地連接在一起。這會使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變得更強,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感性和理性始終保持良好的連接狀態。
[參考文獻]
喬安英.以“學”為本,以“長”為樂: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9(05):11-12.
林永勝.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12):40-44.
肖其蘭.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1):27-29.
韓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校園英語,2014(11):09-10.
溫繼慧.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考試周刊,2012(20):22-24.
作者簡介:朱淑云(1982.11-),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