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

女主人對藍綠色調的偏愛一一映襯于這個家里,客廳擺著一件沁綠水色的大漆作品,底下一溜兒藍綠色器物是Maryam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有19世紀晚期的波斯老物件,有在中國淘的,也有朋友的手作。近處的瓷凳、靠墊和地毯也都是一水兒藍綠色。竹制櫥柜是從河北邢臺購得的,大漆作品出自翁紀軍的《集聚2018-3》,地毯來自Zamani。
房子完全保留了原有的結構,每個樓層都被有效利用起來,女主人通過對軟裝設計的把控來展現格調和品位,呈現出多元文化的有趣融合。

二樓開放式的通透格局讓光影在白色墻面和百葉窗上盡情交織追逐。原配壁爐上安放了眾多手部雕像和擺件。Maryam特別喜歡舉手的姿態所蘊含的動勢和能量,這也是多元文化代表的一個群集,它們分別來自古波斯、摩洛哥、中國,以及柬埔寨。墻上掛的金箔大漆作品是翁紀軍f的《集聚2021-10》。

出生于伊朗的Maryam Ghaffary(左)熱愛藝術和歷史,2017年她跟隨從事科技醫學類出版業的先生PhilipKisray(右)來到中國。結婚29載,他們在各個國家工作和生活過,如今在中國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我們伊朗人到哪兒都要帶著地毯?!盡aryam笑著對我們眨了眨眼。在她上海的家里,幾乎每個區域甚至露臺上都鋪著地毯。在她的前半生,她一直遷徙于不同的國度和城市,行李箱里永遠會放上幾塊伊朗地毯和幾幅家族裝飾畫。Maryam出生于德黑蘭,7歲時就跟隨家人搬去了巴黎,也許是血液里流淌著古波斯文明的緣故,她大學時在蘇格蘭念的是考古學。而后她在回到巴黎期間成了家,婚后又回到英國。四年前,從事科技醫學類出版業的先生Philip得到了一個來中國工作的機會,彼時她對這個東方異國一無所知卻倍感興奮,毫不猶疑就跟隨丈夫來到了上海,開啟人生全新的探索之程。
這棟位于復興中路上的四層洋房是Maryam夫婦在上海安的第三個家。從老式的木樓梯盤旋而上,二樓是一個開放式的起居空間,圍繞中間的樓梯自然將空間分成客廳和餐廚區,四面開窗讓陽光和輕風在此親吻停留;三樓用作主客臥,女主人也常在這里畫畫;頂樓被布置成辦公區域,帶一個抬眼滿是綠意的露臺。Philip介紹說,去年六月他們才搬來這里,那時Maryam因為疫情被困在歐洲,她通過中介遠程找房,他頭回來這兒看房就滿意極了。他倆都鐘意于具有歷史特色的老街區,喜歡簡單舒服的房子。剛來上海時,他們住在愚園路一棟20世紀30年代英國風格的房子里,而后又搬到北京西路,安家可以說是他們探索中國的開始。
這個家完全保留了原有結構,每個樓層都被有效利用起來,女主人通過對軟裝設計的把控來展現格調和品位。Maryam當天戴著一副綠松石耳環,腳指甲蓋露出漂亮的藍綠色。她對藍綠色調的偏愛也一一映襯于這個家里,Maryam說那是伊朗的顏色??蛷d里擺著翁紀軍的一件沁綠水色大漆作品,底下挨著一溜兒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藍綠色器物,瓷凳、靠墊和地毯也都是一水兒藍綠盈盈。她為家里搭配了許多中式老家具,老物件并非名貴古董,但它們同樣因凝結歷史而光彩照人。她尤其偏愛竹這一材質,添置了不少竹編家居和竹制家具 ?!拔以谥袊诸^常能看到用竹子搭建的腳手架,整座建筑物都被它們包覆起來,你能想象它有多優雅,它就有多堅韌不拔。這是我見過最美的畫面之一。”
在置辦家的過程中,Maryam也收獲了她在中國的奇遇記。她有一天在淘寶買到一扇漂亮的竹屏風,詢問店主后得知他在河北邢臺的倉庫里有更多的家具,Maryam訂了機票和旅館就找了過去。熱情的店主去機場接到了這位同樣熱忱的異國來客,最后她在倉庫里成功置辦了大半個家的物什,店主提供了包裝快遞一條龍服務?!拔业揭粋€新的城市,遇到了很有意思的人,在這里什么事都有可能發生,這就是‘中國速度?!边@些年,夫婦倆對中國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親切友善、聰明勤勞。在他們看來,中國人總是能知道你需要什么,而且總是在解決問題。他倆也迅速入鄉隨俗,吃中國菜,學中國話,甚至學會去家門口的裁縫店定做衣服。
Maryam在閑暇之余喜歡畫上幾筆,女兒Julia還專門為她制作了畫畫時聽的歌單。今年27歲的Julia是一位音樂學家,目前在倫敦工作的她已經探訪上海兩次,第一次來就帶上了7人親友團。事實上,她的雙親也一直在行路中國,大部分節假日都在國內旅行,迄今去過不下20個城市?!奥眯惺亲詈玫膶W習方式,你懷著開放的心,去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歷史和現實,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和好奇。”旅行中最直觀的感受永遠來自當地的人和食物,語言并不是障礙。當你坐在餐桌的那一刻,人類的悲歡是相通的。
“我們有幸在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工作和居住過,每到一處都嘗試真正地生活?!盡aryam說道。她和Philip從18歲就認識,30歲之前是好朋友,如今結婚整整29年?!昂茈y說哪個城市是我們的家,但我知道沒有Philip的地方很難被稱為家?!彼麄冋媱澾@個九月去敦煌,而多樣性的中國也見證著他倆的多樣人生。

二樓是一個全開放式的起居空間,圍繞中間的樓梯將空間分為客廳和餐廚區,各個方向的開窗也為室內帶來了最大化的采光面和更好的通風,人可以在完全無隔斷的大體塊里自由穿行。

女主人非常鐘意在家里做飯招待朋友,廚房和餐桌上是她日常使用的各種器皿用具,藍綠色碗盞、老式竹編暖壺……都是尋常生活里的微光。墻上的鍍金古董鏡來自法國路易十五時期,一直跟隨全家至今。
“日常器物和家具都應該被使用,而非束之高閣。無需追求名貴的古董,凝結了歷史的老物件同樣迷人?!?/blockquote>
通往三樓的樓梯轉角處擺放著兩幅驍戰主題的作品,上方為20世紀早期波斯的木面大漆作品,是Maryam在南法的一個跳蚤市場上購得的;下方是她在淘寶上買來的手繪真絲畫。
“旅行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你懷著開放的心, 去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歷史和現實,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和好奇。”
從二樓盤旋而上的轉道處,墻上作品由伊朗著名畫家FathollahQollar Aqhasi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畫的是Maryam的父親、伊朗著名電影導演Farrokh Ghaffary。條凳上擺放著來自藝術家Mia FonssagrivesSolow的人身牛頭怪系列作品之Plac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