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
摘 要:陶瓷藝術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其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從而提升幼兒審美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在陶瓷課程教學中培養自身的能力,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品行。通過在幼兒園中班陶藝課程教學中做好品德引導的工作、促進家園溝通,讓家長與幼兒喜歡陶藝、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對中班“以瓷養德”陶藝課程的實踐研究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中班;“以瓷養德”;陶藝課程
有些幼兒家長會認為陶藝只不過就是玩泥,并沒有太大的用處,還有些幼兒家長以為孩子長大后不能從事此行業,不用學習陶藝。實則不然,對幼兒陶藝的教育,并不是陶泥藝術家做出來的煩瑣復雜的工藝,而是幼兒園中班孩子十分喜愛的一項手工游戲,把游戲變得規范化以及系統化,讓陶藝可以與教學有機融合,充分地激發幼兒園中班孩子的潛能。以陶藝作為教學入手點,讓幼兒在陶藝文化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
一、在陶藝教學中,做好品德引導工作
在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該做好品德引導的工作。陶瓷藝術課程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具有毅力。所以,通過陶瓷藝術的創作,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毅力,以此幫助幼兒陶冶情操,培養幼兒良好品德,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例如,以“給父親制作一件禮物”當作陶藝課程的主題,讓幼兒能夠為父親親手做出陶藝禮物。有的幼兒能夠想到自己的爸爸喜歡喝酒,那么,就為其做出酒杯,然而,等酒杯成型之后,教師發現杯壁上印上帶有骷髏圖案的一個標志,教師驚訝地說道:“杯壁上為什么會有這種標志?”幼兒回答,我爸爸喜歡喝酒,但喝太多的酒,對爸爸的身體有害處,印上骷髏這種標志,我就是想提醒他少喝酒,希望他可以身體健康。此種陶瓷藝術的作用,能夠表達孩子對父親的愛,通過陶藝作品,孩子們可以學會關愛父母。
二、促進家園溝通,讓家長與幼兒喜歡陶藝
幼兒教育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只有家園兩方合力方可成功。陶瓷藝術活動是一種幼兒的游戲,受到幼兒家長及孩子們的喜愛。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需要力爭幼兒家長的支持與理解。抓住此熱點,教師需要嘗試開展親子陶藝活動,父母在活動過程中可以流露出童年時的頑皮,以此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隨著家長的參與,幼兒的陶藝作品會更加精致。在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為孩子戴好袖套以及圍裙之外,還應該將孩子活動的過程拍成視頻發給家長。此外,幼兒園陶藝課程老師需要組織孩子與家長到陶藝基地學習,了解陶藝的文化歷史,親自體驗上釉以及拉坯等過程。通過這種活動,讓幼兒家長能夠了解陶藝的教育,拓寬孩子的視野,從而讓父母和幼兒均可以喜歡上陶藝。
三、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每開展一項活動,當幼兒園中班孩子親手制作一項作品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評價與鼓勵。幼兒園教師的評價對孩子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肯定,讓幼兒能夠在陶藝活動中獲得滿足感。在活動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幼兒由于某些原因制作失敗,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幫助與鼓勵,讓他們不要灰心,找出制作失敗的原因,這種做法更有助于幼兒進步,更有助于中班幼兒掌握陶瓷這項工藝,幫助他們消除膽怯的心理,以此鼓勵其大膽嘗試。幼兒園老師真實有效的評價能夠使中班幼兒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老師的評價還是自身在開展教育工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教師以此判斷教學內容是否貼合幼兒認知水平,收集有關陶藝課程教學信息,對在活動中出現的狀況進行判斷和更正,用以調整下一次的“以瓷養德”陶瓷課程教學,這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合理科學地使用教學評價,關注幼兒園中班孩子在陶藝活動過程中的情感以及心理活動,注重孩子在創作過程中的創造與探索的精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這種陶藝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會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在陶藝活動中發揮自身的想象,用自己的雙手創造陶瓷藝術品。通過陶瓷課程教育教學的媒介,讓幼兒提升自我能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以瓷養德”,讓孩子越來越棒、越來越優秀!
參考文獻:
[1]林金春.以瓷養德,內外兼修:幼兒德育本土化的創新實踐[J].新課程(綜合版),2019(6):20-21.
[2]吳雙燕.以瓷養德,瓷中尋美:基于瓷都文化的幼兒德育創新[J].新課程(綜合版),2019(6):22-23.
[3]李小默,熊慧超.通過陶藝活動啟迪幼兒創造性思維[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6,50(10).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常規課題“‘以瓷養德視域下幼兒園陶藝課程研發新思路的實踐探索”(立項批準號:FJJKXB20-62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