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中,角色游戲是幼兒時期最具典型的游戲類型之一,對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與人交往能力、心理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通常來說,角色游戲都需要特定的主題以及相應的游戲材料才能順利進行,而在目前的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對于游戲材料的投放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對此展開相應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今后的幼兒教學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誤區;解決路徑
幼兒由于受到自身認知與發展水平的限制,所以在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時喜歡以游戲的方式獲得。經過實驗調查結果表明,游戲活動與幼兒的大腦開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角色游戲更是豐富幼兒社會實踐與生活經驗的重要途徑。對此,幼兒教師應當對角色游戲予以充分重視,通過恰當的游戲教學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
一、幼兒園教學中開展角色游戲的必要性
在幼兒園中開展游戲教學是基于幼兒生長發育水平與教育要求一致決定的。
首先,從當前社會的發展環境來看,由于現代科技水平的進步,人們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幼兒所能接觸和學習到的事物也與之前大不相同,這也使得幼兒的思維發展有了明顯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達到有效提升幼兒綜合能力發展的目的,這勢必會影響幼兒的思維力、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而游戲教學能夠改善這一問題。
其次,幼兒階段的兒童其心理也在不斷發展,已經開始出現想要參加社會活動的心理需求,角色游戲教學可以很好地滿足幼兒這一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對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進行模仿,既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也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了思維意識、提升了與人交往的能力、豐富了幼兒的情感[1]。
最后,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這也充分說明了相較于傳統教學,游戲教學更能使幼兒全身心投入進去,幼兒教師可利用幼兒的這一性格特點,將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有效結合,這對于幼兒今后的學習發展有所幫助。
二、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投放的誤區
在幼兒園角色游戲活動中,游戲主題與游戲材料都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目前幼兒園的游戲現狀來看,主要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材料投放不符合游戲主題
角色游戲中材料是確保游戲順利進行的重要道具,起到了提升幼兒認知的作用,每個角色游戲都有不同的主題,當然對材料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娃娃家要有娃娃、水果超市要有水果、蔬菜店要有蔬菜等等。而在目前的角色游戲教學活動中,由于幼兒教師對角色游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時候會出現材料投放不符合游戲主題的情況出現,這對于認知水平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幼兒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
(二)材料投放不適合幼兒發展水平
在如今的幼兒園中,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幼兒教師居多,他們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水平還不太了解,因此在進行游戲材料投放時,很容易將不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的材料投放進來,而幼兒由于對材料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使用,也失去了對游戲的興趣。
(三)材料投放不具備可操作性
有很多幼兒園教師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會選擇一些過于精致、精美的材料,一味追求材料呈現出來的效果,忽略了游戲材料的可操作性。過于精美的材料可能會吸引幼兒一時的興趣,但過于單一的功能性也會使幼兒在操作之后隨手丟棄,不利于幼兒的創造力發展。
三、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投放誤區的解決措施
(一)材料投放要與游戲主題相統一
幼兒教師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應當先明確游戲教學的主題是什么,再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根據游戲情境為幼兒設定相應的角色,并為幼兒投放數量相當的游戲材料,以便幼兒能夠參與其中。例如,在進行醫院的角色游戲教學時,幼兒教師可以先和幼兒一起商量人物角色,如醫生、護士、病人等,再為幼兒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如聽診器、針筒、紗布、體溫計等,讓幼兒能夠充分進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二)材料投放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材料不在于要多么復雜或者多么簡單,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太過于復雜的材料幼兒容易因操作不當或是不理解,從而降低了游戲的熱情,太過簡單的材料幼兒又會因為太過容易而失去興趣。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注意幼兒的認知與發育水平,對幼兒的喜好多留心觀察,以便及時調整幼兒所需要的游戲材料。
(三)材料投放要具備可操作性
相比華美精致但功能較為單一的材料,對幼兒來說,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戲材料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幼兒教師應當明確角色游戲并不僅僅是游戲,更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2]。因此,在游戲材料的投放上應當以幼兒的基本動手操作為基礎,選擇更具備可操作性并貼合幼兒實際生活的材料。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也是幼兒今后學習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在幼兒園中的角色游戲教學促進幼兒的各項能力發展,為幼兒今后的個性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梅.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投放的誤區及解決路徑分析[J].才智,2019(9):46.
[2]王小令.幼兒角色游戲材料投放的誤區及改進策略[J].兒童與健康,2021(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