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新西蘭的幼兒學習故事理念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學習別國的理念時,我們依然不能忘本,要保持我們中國的特色,保持我們中國幼兒的特色。那么如何運用新西蘭的理念來撰寫中國幼兒的學習故事呢?除了理念的支撐,還需要做好觀念和角色的轉變,為幼兒的發展提出更加合理的支持策略。
關鍵詞:幼兒學習故事;中國特色;中國幼兒
一、什么是學習故事
學習故事由新西蘭學前教育教育家卡爾提出,是一種用來記錄、評價和支持幼兒學習的方式。學習故事是一種運用敘事的方式對幼兒學習與發展進行評價的方式。它是在真實情景中完成的結構性觀察和記錄,能提供一種反映兒童發展的持續性畫面,能用來記錄和交流兒童學習的復雜性。一個學習故事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注意”“識別”和“回應”。目前學習故事對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地的學前教育甚至是中小學教育的評價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我國也開始受其影響,眾多學者開展了關于學習故事的研究活動。
二、新西蘭學習故事的理念
新西蘭幼兒學習故事,它不僅僅是一個個故事,還是一種理念,一套思維和行為模式。在學習故事中,我們所關注的是幼兒能做什么,而不是他們不能做什么,學習故事所要展示的是幼兒的優點和興趣。學習故事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相信兒童的理念,一種真正把尊重幼兒落到實踐中的理念。新西蘭幼兒學習故事理念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是我們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求知與學習的火焰。
三、如何運用新西蘭理念撰寫中國幼兒的學習故事
1.尋找共同點
就如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一樣,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特色和需要,別國的理論我們無法照搬、照抄、照用。同樣的,關于撰寫學習故事,我們也要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讓新西蘭的學習故事理念結合中國教師的實踐落地生根。
首先,作為教師、教育者,我們要從中找到新西蘭理念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理念的共同點,有了理論的支撐,實踐才能少走彎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簡稱《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是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指導準則。關于“教育建議”,《指南》與《綱要》中都指出我們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想象和創造力,尊重幼兒在生活活動、游戲活動中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等,這與新西蘭學習故事理念不謀而合。
找到了新西蘭學習故事理念和我國幼兒教育理念的共同點后,在實踐中我們就要帶著理念去看待孩子們的行為、語言、活動。在理念的支撐下撰寫真實的幼兒學習故事。
2.結合自身特點
中國幼兒的學習故事必須有中國的特色,我們中國地大物博,那作為學校,我們的學習故事也可以帶有學校的特色、班級的特色。我們可以結合江蘇省課程游戲化理論撰寫學習故事,結合園本課程撰寫學習故事,讓學習故事鮮活起來、立體起來,充滿我們古鎮同里的神秘與快樂。例如,本班這學期關于“雞頭米”的學習故事,雞頭米作為我們同里的特產,孩子們自然而然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如在我的觀察中,孩子們通過和雞頭米的接觸,剝雞頭米,吃雞頭米,發現它長得像石榴,味道臭臭的,剝出來白白的、黏黏的,頭上有朵花等,這都是我們作為同里人的雞頭米“特權”,學習故事就在我們的身邊。
3.以幼兒為中心,捕捉“哇”時刻
教師在實踐中滲透學習故事的相關理念,轉變自身視角,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給孩子建構一個“學習者”的形象,在日常教育實踐中,將目光聚集到幼兒的身上,關注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教師要相信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要解放孩子的時間和空間、解放孩子的大腦和雙手,“填鴨式”的教育早已過時,新時期的幼兒和老師都應該相互信任,相信孩子們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帶來“哇”時刻。而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懂”幼兒,懂他們的語言,懂他們的行為。我們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學會從尋找幼兒的“不足”轉變到發現他們的優點,接納幼兒,積極地贊賞幼兒。
同時,教師還要提升自身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看見兒童、支持幼兒的成長和發現。在學習故事的撰寫過程中,教師應保持客觀性,不可主觀猜測幼兒行為,給幼兒“貼標簽”。撰寫中抓住細節和關鍵信息,避免對幼兒行為描述不清,過于籠統。對幼兒一些細節性、關鍵性的語言和動作要放大,找到幼兒成功的關鍵學習信息進行詳細描述。
4.共同評價、助力發展
為了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學習故事的評價應由教師、幼兒、家長三者共同參與,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我們要將目光聚集在幼兒的發展的可能性上,發現他們的優勢,讓幼兒成為一個具有無限可持續發展的人。教師要和其他幼兒、家長一起分享這些積極正面的學習過程,建立孩子與老師、老師與家長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
作為教師,我們對幼兒的評價要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在專業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觀察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支持策略,不能泛泛而談,提出的指導策略不能脫離自身的觀察和幼兒學習行為的關鍵點。針對本次觀察或是連續多次的觀察提出有效的、適宜的教育策略。
參考文獻:
[1]卡爾.另一種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2]卡爾.學習故事與早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張亞妮,程秀蘭.基于“學習故事”的行動研究對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與發展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16(6).
[4]王明珠.利用學習故事提高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11).
[5]周欣,黃瑾,華愛華,等.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觀察和評價:學習故事評價方法的應用[J].幼兒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