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群 薛磊




摘要:“琴馬”是相關有馬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支撐琴弦與傳導弦振動的重要作用。現學界、業界中對此結構的名稱主要有“馬”與“碼”兩種。專業術語的規范統一對于學術、業界文章的嚴謹性、準確性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兩種寫法同時存在于學界、業界,應用中勢必造成諸多不便。本文主要基于琴馬在樂器中發揮的作用,結合文字釋義與我國現行樂器標準對兩種名稱進行辨析。樂器的結構專業術語是傳播過程中約定俗成的通用語言,對于溝通國內外音樂文化交流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琴馬? 釋義辨析? 規范術語
一、樂器中的琴馬
琴馬又名琴橋,為橋型的木片狀結構,一般設于琴體面板與琴弦之間。它在樂器結構中不僅發揮著支撐琴弦與傳導弦振動的作用,還從諸多方面影響著演奏者的手感與樂器的演奏性能。在西洋樂器中常見的有馬樂器有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鋼琴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中的箏、胡琴、揚琴、柳琴、阮、箜篌等亦為較典型的有馬樂器。
作為樂器結構中的一部分,琴馬自身的材料、形狀、厚度、設定的高度以及琴馬孔的大小等因素都會對琴的音色及品質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例如對于提琴而言,因琴馬影響著琴體的整體振動效果,所以琴馬自身高度的設定也會對樂器的音色與音量造成影響。在適應琴板弧度的條件下,琴馬低,則音色清甜圓潤,音量與穿透力較弱;反之,則音色偏硬,音量與穿透力也會較強一些。而對我國傳統民族樂器古箏而言,琴馬的位置設定亦可作調弦及確定音高之用。當箏馬往古箏首岳山方向移動時,音高升高;當箏馬往古箏尾岳山方向移動時,音高則降低。
除此之外,琴馬外觀細微結構的處理與印跡無不體現著樂器的藝術性。例如在提琴琴馬示意圖1中標記區域的位置,以及X形受力部分下部靠左右兩邊的上端位置,在這兩處修掉一些木頭對樂器的音響效果并無太大影響①,故成為體現時代審美、地域風情與制琴師個人風格的地方。此外,精修的高級琴馬還會刻上制作者的印跡,更為精致美觀。
二、“琴馬”名稱的由來
“琴馬”一詞較早出現在王沛淪所編《音樂辭典》對小提琴結構的相關描述中,是對英文“Bridge”一詞的翻譯,而非“琴碼”(圖2)。
近代中國的“西學東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日本從明治維新期間就開始全面引進西方軍事、技術、政治體制與生活習慣,大力促進日本現代化與西化,因此清末中國開始從日本借用大量詞匯并沿用至現代漢語中。在日語中,小提琴的“Bridge”結構被譯為“バイオリンの駒”,而“駒”在漢語釋義中是馬的意思。因此,《音樂辭典》中“琴馬”一詞或有可能借助于日文中的名稱。
“馬”是相關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術語的規范統一對于學術、業界文章的嚴謹性、準確性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兩種寫法同時存在于學界、業界,應用中勢必造成諸多不便。所以“馬”與“碼”哪個更準確,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三、“馬”的作用
馬是有馬樂器的重要結構之一,琴馬一般是以木制和竹制兩種材料居多,其大小形狀根據樂器的大小及種類的不同有所區別。那么琴馬的主要作用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支撐琴弦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將一根皮筋繃到足夠緊,在彈撥它的時候會發出聲音,繃得越緊,發出的聲音越高,在有馬的弦樂器上也是這個道理,琴弦能夠振動發聲的前提是要在緊繃有張力的前提下,而琴馬就起到了繃緊并支撐琴弦的作用。以古箏為例,只有繃緊琴弦才能正常進行振動發聲。
2.傳導振動
即演奏者彈撥琴弦產生振動,振動通過馬傳導帶動面板振動,從而引起共鳴箱共鳴。例如小提琴,小提琴的琴馬具有很強的靈敏性,很微小的聲音經琴碼傳遞到共鳴箱后會放大并傳遞到人耳中,而當琴馬與共鳴箱產生共振時,馬作用于面板的力度就會增加,此時小提琴的振動也會隨之增加。
3.作為調弦及確定音高之用
以古箏為例,箏馬往古箏首岳山方向移動時,音就升高;當箏馬往古箏尾岳山方向移動時,音就降低。
綜上所述,馬主要起到對琴弦的支撐,對振動的傳導,調弦及確定音高的作用。
那為什么會有“琴馬”與“琴碼”兩種不同說法呢,我們可以看一看馬與碼的字面解釋。
四、文字釋義下“馬”與“碼”的辨析
(一)“馬”的文字釋義
“馬”在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編著的語文工具書著作《說文解字》中有如此描述:“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凡馬之屬皆從馬。”此句用白話文可譯為:“馬,一種會昂首怒吼的動物。馬勇武無比。字形像馬頭、馬鬃、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與馬相關的字,都采用“馬”作偏旁。”而在現代漢語字典中,對馬的解釋有以下幾種:
1.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匹。駿~。~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
2.大:~蜂。~勺。
3.姓氏。
(二)“碼”的文字釋義
“碼”在現代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有如下幾種:
1.代表數目的符號:~子(①數目符號;②圓形的籌碼;③金融界稱自己能調度的現款)。號~。頁~。價~。
2.計算數量的用具:籌~。砝~。
3.指一件事或一類的事:這是兩~事。
4.英美制長度單位,一碼等于0.9144米。
5.堆疊:~垛。~放。
6.古同“瑪”,瑪瑙(亦作“碼碯”)
(三)“馬”與“碼”釋義辨析
綜合上述對于“馬”與“碼”的釋義,“馬”是表示具體事物專有名稱的專有名詞,而“碼”作為名詞的解釋更側重于作計量單位,由“碼”構成的詞語也大多與計量單位相關,如號碼、價碼、籌碼等。從字面釋義看,“馬”與“碼”都沒有支撐和傳導的含義,所以從字面釋義無法判斷樂器中使用哪個字更合適。且“馬”與“碼”只有在表示“古代計算用的籌”和“方便兵馬上船的建筑物”時才作通字使用,對于樂器中的“琴馬”,并無說明。
然,從另一角度考慮,動物“馬”作為交通工具所發揮的作用是支撐重物,傳導作用力的介質,而這一點更接近于琴馬在樂器結構中發揮的實際作用。即,供琴弦騎跨以起到支撐琴弦、傳導弦振動的作用,與“Bridge”有相似的承載負重、聯通傳導之意。因此,現相關樂器的描述中常見“琴馬”,而少見“琴碼”。
五、樂器標準中關于“馬”與“碼”的界定
我國現行的樂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的條款,對于“馬”結構名稱的使用情況例舉如下:
有“馬”樂器種類繁多,此處就不一一例舉。
六、“馬”“碼”哪個更準確
名詞是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馬”是表示具體事物專有名稱的專有名詞。
從字面解釋看,“馬”與“碼”都沒有支撐和傳導的含義,所以從字面解釋無法判斷哪個更合適。
從作用來看,“碼”作為名詞的解釋側重于計量單位,由“碼”構成的名字也大都與計量單位相關,例如:號碼、價碼、籌碼等。
動物“馬”作為交通工具是支撐重物,傳導作用力的介質。顯然馬的實際作用更接近馬支撐、傳導的用途。
結語
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發布,都需要經歷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報批階段等復雜的制修定過程,標準制定工作組的成員都是學界、業界的專家。在制修訂過程中工作組專家會對標準草案逐字逐句進行討論,不斷修改、完善和達成一致,最終形成報批稿交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批。這一系列嚴謹的制修訂過程確保了標準的專業性、權威性。
樂器標準中統一采用的是“琴馬”這一名稱,進一步說明了“琴馬”一詞更符合其在樂器結構中發揮的實際作用。
綜上所述,不管從“馬”與“碼”的簡單文字釋義解釋樂器視角下“琴馬”名稱的界定,還是從歷史沿用的標準與釋義來看,“馬”字都更為貼切。基于其內涵作用與現行我國樂器行業標準所采用的名稱,使用“琴馬”一詞更為規范。
專業術語是專業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交流、書刊文獻的存儲與檢索等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對學界、業界現存爭議的術語名稱進行糾正與規范,才能為學術嚴謹性與準確性提供長久保障。
注釋:
①薛彭.提琴琴馬的選擇與修配及其對聲音的影響[J].樂器,2019(12):12-15.
②圖源長順網(http://waww.t-chs.com/).
③圖源王沛淪所編《音樂辭典》,P181.
④圖源術語在線網站(https://www.termonline.cn/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