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應用型本科高校電商運營人才培養的改革思路和主要方法,以期為電商運營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日新月異,如何緊跟行業發展,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電商運營人才,是應用型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痛點。
1、電商運營人才需求的變化
電子商務運營是指從產品生產到產品供應,以及網上售賣、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等全過程進行一系列管理與操作,可以把上述完整過程稱為電子商務綜合運營,電子商務專業應將電子商務綜合運營作為人才的核心能力加以培養。其中,網店運營是電商運營的核心[1]。
人才需求是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根據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變化作出相應改革。2020年4月,網經社發布了《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2019年電商企業人才需求發生較大變化:淘寶天貓等傳統電商運營人才開始下降,從2018年50%下降為2019年的44%;新媒體、內容創作、社群方向人才已成為第一需求,達到47%;主播(助理)、網紅、達人方向人才需求增長迅速,達到35%;專業數據分析與應用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達到30%。此外,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視頻直播帶貨模式成為當前最流行的新業態和新模式,直播電商人才已成為企業亟需的緊缺人才。
可以預見,隨著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的發展,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即將迎來較大變化。
2、應用型本科高校電商運營人才培養改革的整體思路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應當更符合產業需求,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己任,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時響應電商人才需求的變化,做到“隨需應變”。筆者認為,電商運營人才培養需要在培養能力、課程體系、培養方法與教學模式等多個層面進行改革。
(1)培養能力重構
電子商務生態圈的核心功能是交易,網店是交易的主要載體,因此電商運營人才的核心能力是網店運營能力。隨著電商行業的不斷變化,對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的人才需求逐漸提高,對電商數據分析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需要對原有的電商運營能力進行重構,重點強化基于電商新業態的綜合運營能力、商務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2)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電商運營課程群一般覆蓋:信息采集與處理、電子商務網店運營、電子商務管理、網絡營銷、電商營銷寫作與實務、物流與供應鏈等課程。在電商運營能力進行重構以后,課程體系必須要作出相應改革,構建與電商新業態綜合運營能力、商務數據分析能力相匹配的課程體系。
(3)培養方法與教學模式的改革
高傳統的電商人才培養方法主要是以學校為主體,以電商模擬軟件平臺、傳統電商運營平臺如淘寶等作為工具,通過案例教學、學生模擬實訓等手段培養學生的電商運營能力。隨著企業對電商運營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工具等已不足以滿足快速變化的電商人才需求。
3、電商運營人才培養改革的建議
(1)以電商綜合運營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為兩大核心能力,構建專業課程群
電子商務運營能力可以概括為通用能力、運營工具應用能力、環境分析能力、運營優化能力、運營規劃能力[2],且電商數據分析能力已成為影響電商運營績效的關鍵能力。本文建議應用型本科高校把電商綜合運營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作為電商運營人才培養的兩大核心能力,構建專業課程群,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群建議開設如下:
A.基礎性專業課: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網店運營、營銷寫作實務、商務數據分析基礎
B.電商運營特色專業課:跨境電商運營、直播電商運營、網絡與新媒體運營
C.數據分析特色專業課:統計分析應用、數據預處理、數據可視化技術、數據挖掘
A類課程是建議大部分高校都開設的基礎課,B類、C類課程可以由各高校根據地方經濟和企業需求,結合專業特點選擇性開設。此外,建議融入教育部1+X職業技能證書內容,如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證書、網店運營證書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2)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打造混合式電子商務運營“金課”
電子商務運營人才培養涉及的知識較為廣泛,實踐應用能力、綜合能力要求都很高,因此,專業需承擔更大的教育教學責任和教學目標。筆者建議以先進的教學模式為理念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議總體采用BOPPPS教學模式,通過導言(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Outcom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這六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設計,并根據課程特點有針對的選擇具體教學模式,常見的有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團隊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基于探究的學習(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基于案例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通過教學模式改革,打造混合式電子商務運營“金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3)以真實項目為驅動,打造電商教育生態圈
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短視頻、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的人才需求逐漸旺盛,傳統電商人才培養周期過長,不能即時滿足企業對新業態人才的需求。建議應用型本科高校成立電商工作室,由教師、學生、企業講師聯合起來形成項目組,以企業真實電商項目為驅動,通過傳統課程項目化改革、第二課堂項目拓展等方式培養新業態亟需的電商能力,快速向企業輸送人才。打造涵蓋應用型本科高校、電商企業、電商園區、政府機構等單位的電商教育生態圈,在師資集聚、項目選派、產學協同等層面發揮生態圈的戰略勢能,培養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應用型電商人才,并不斷總結并提煉為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融入課程內容,為下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作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明小波,劉毅,冉敏,高等院校電子商務專業運營實戰知識及其理論化教學探討,教育教學論壇,2020年11月
[2]包金龍,王曉雪,基于扎根理論的電子商務運營能力模型構建與啟示,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8年9月
作者簡介:虞佳,女(1980.11——),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運營、商務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