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一生會經歷兩次換牙,幼兒在6歲時候開始換牙,換牙這件事對幼兒來說是新鮮的,本文將通過幼兒換牙這件小事進行知識的延伸,讓幼兒在生成課程中了解牙齒的構造以及如何來保護牙齒。
【關鍵詞】認識牙齒;危害牙齒的行為;保護牙齒
孩子們都明白愛護牙齒的道理,但是在行動上卻不是那么主動。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始終抱著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動畫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借助多媒體設計了課件,在活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兒很感興趣。
一、牙牙掉啦——課程的生成
戶外活動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追逐打鬧,有的在踩影子,有的在玩高蹺,有的在玩滑滑梯,只聽見兮兮急急忙忙跑來說:“老師,我的牙齒掉了”爍爍聽到后馬上說:老師我的牙前天也掉了。這時候班里炸開了鍋,好多小朋友都說我們都掉牙了,這番激烈的對話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二、牙牙小知識大集合
(1)介紹牙齒
幼兒互相觀察對方的牙齒并且數一數對方的牙齒有多少顆,在觀看牙齒的時候重點觀察對方牙齒的形態、大小、顏色的變化,幼兒觀察結束之后教師再通過牙齒模型和幼兒介紹恒牙和乳牙。
介紹牙齒的過程中,幼兒的知識層面淺薄,對于生僻的詞難免會望文生義,這時候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文件精神,教師要在活動中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提高幼兒的牙齒認知水平。
(2)齲齒的形成
教師播放一些“牙疼情景動畫片”生動形象地采用幼兒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什么是牙疼,通過直觀地形式方法讓幼兒了解什么是齲齒,齲齒是怎么形成的,齲齒的形成會給牙齒帶來什么危害。《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要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針對本班幼兒的齲齒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重視保護牙齒。
(3)護牙小知識
借助PPT等講述《保護牙齒》的小故事,利用牙齒模型講述一下如何正確刷牙等,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牙牙的奧秘。
三、關于牙牙的科學奧秘
在孩子們都了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之后,結合幼兒學習以直接經驗為主的特點,我設計了幾個科學小實驗讓幼兒能在活動中切實懂得如何保護牙齒。
(1)雞蛋、醋的小實驗
將干凈的蛋殼放入三個裝有等量蘇打汽水、醋、白開水的杯子中,讓幼兒在調查表中每天能以自己的形式記錄蛋殼的變化。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醋和蘇打水對牙齒的影響,為了身體健康,小朋友們要多喝白開水。
(2)牙膏保護功能小實驗
孩子們將含氟牙膏擠到玻璃碗或杯子里,將一半雞蛋殼浸泡在牙膏里,然后用保鮮膜密封保存,最后發現被牙膏浸泡過的一半蛋殼還很堅硬,沒有被牙膏浸泡過的一半蛋殼明顯變軟。于是我們可以發現牙膏是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免于食物的腐蝕。
(4)關于牙齒的繪本故事
關于牙齒還有一些好看的繪本故事:《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和《張大嘴,超級牙刷來了》。孩子們通過集體閱讀,自主閱讀等方式知道了牙齒的奧秘,從而保護自己的牙齒。孩子們還通過仔細觀察,細致比較,猜測等方式發現什么物質會影響孩子的牙齒健康,適量的繪本推送閱讀,既能讓孩子們收獲更多的知識,也能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
案例評析:
1.尊重幼兒差異性
在由孩子生成的主題活動當中,我根據孩子的需要,拼合,梳理制定了這節課,整節課以講述,討論為主。孩子們在這堂課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很難做到以點帶面,因此產生了能力不均等的現象,這時我會將更多的關注放在幼兒身上,將話語權更多地給全體幼兒,通過小實驗調動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專注力。
2.環節設計巧妙,層層推進
此次班本課程緣起于孩子們對掉牙這件事的激烈討論,教師善于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并有效挖掘適合開展班本課程的出發點,巧妙的和孩子一起生發出關于“牙齒奧秘”的課程。陳鶴琴先生強調應該以兒童的兩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中心組織幼兒園課程。回看整個課程,能明顯的看出教師重視幼兒的已有經驗、環境以及兒童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能夠涉及五大領域的一些方面,以巧妙的追隨孩子的興趣,迸發出一個又一個精彩有趣的課程內容,和孩子一起探索。每個環節的課程內容循序漸進,整節課設計圍繞幼兒掉牙這件事作為引子,認識牙齒——(知道蛀牙的形成原因,危害)——實驗直觀感受(什么會損害牙齒)——學會保護牙齒(知道牙膏的好處)——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層層遞進,為目標服務,緊扣主題,思路明確。由幼兒參與度高,并且興趣濃厚,能夠主動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結果,整個過程中,幼兒的經驗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3.教師支持性策略多樣化
教師的支持策略是各種各樣的,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充當著言語支持者、材料支持者和環境支持者的角色,良好的教學方式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言語干涉,根據《綱要》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們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課程中,教師將保護牙齒的理念貫穿于小實驗、繪本故事之中,這就是一種有意無意的教育強化作用,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動手自己探索,從內心去理解科學、尊重科學。
張家港市妙橋幼兒園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