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情緒具有穩定性差、沖動性、易感性、以及轉移性等特點。他們易產生種種消極情緒,不良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國內學者孟昭蘭也提出:情緒是早期兒童適應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緒是兒童應對社會生活的情境能力來源;情緒是組織兒童認知活動的心理激發者。李玫瑾教授也曾經在犯罪心理學講座中提到,很多青少年犯罪者都是因為小時候情緒沒有得到良好抒發,個人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合理滿足,最終心理扭曲、性格極端。從中都可以窺見情緒研究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參閱并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我開展了本篇論文的研究,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為:了解已有的情緒管理的干預現狀;干預的后果及情緒管理分析;以及培養大班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緒論
(一)問題提出
學前期(3-6歲)是幼兒個性和自我形成的關鍵時期,期間幼兒獲得的情緒情感體驗,對其日后個性養成、認知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大班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欲,但由于知識、經驗不足,不能合理解釋身邊的事物,就會產生種種情緒,不良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1.研究目的
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培養幼兒應對壓力事件時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幫助幼兒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人際關系。
2.研究意義
通過對大班幼兒的消極情緒觀察記錄與分析,總結出一些存在的問題,分析出問題背后的真正原因,為幼兒及其教師和家長提出一些實際可行的消極情緒教育方法。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上海市一所優質民辦幼兒園,選取此園中所有大班共 4 個班,共 80 名幼兒、10 名教師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觀察法
主要采用非參與性自然觀察的方法,觀察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對幼兒園大班 4 個班級的 80 名幼兒和 10 名老師進行觀察。
2.訪談法
根據觀察所得資料對教師設計訪談,彌補觀察的欠缺。旨在對所觀察到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三)研究結果
1.幼兒消極情緒表達的誘因
研究者經過對收集的案例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對訪談記錄的分析和對相關文獻綜述的研讀,發現幼兒消極情緒誘因可以分為三大類:由他人引發的、由環境引發的、由自己引發的。其中由他人引發的還可以分為由教師引發和由同伴引發兩類,由教師引發包括教師批評、威脅、恐嚇,由同伴引發包括同伴動作沖突、言語沖突、被同伴忽視拋棄、同伴間爭搶沖突等;由自己引發包括挑食、入園焦慮、尿床、愿望沒有被滿足、從家里自帶的情緒等;由環境引發包括活動環境變化、天氣變化、看見奇怪東西等。
2.幼兒消極情緒表達的情感需求分析
根據研究者的觀察、對幼兒消極情緒發生后的隨機訪談以及對教師的訪談,發現幼兒的情緒表達背后有常見的三種情感需求:希望通過表達情緒得到別人的安慰和理解、希望通過表達情緒解決問題、希望通過表達情緒避免懲罰。
3.教師常用的幼兒消極情緒回應策略研究
在本研究觀察的案例中,將教師對幼兒消極情緒的回應方式歸納為以下幾類:冷處理型、控制強制型、注意轉移型以及傾聽引導型。這其中,比較正向的回應方式是注意轉移型和傾聽引導型;比較負向的回應方式是冷處理型和控制強制型。
三、建議
(一)優化教師的回應策略
1.多采用傾聽引導型的回應方式。
通過觀察發現,當教師能夠用傾聽引導型的回應方式回應幼兒情緒時,幼兒情緒有明顯好轉,同時也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幼兒自主改善不良行為。
2.綜合靈活地運用情緒回應策略。
教師在安慰幼兒無果的情況下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去調節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從難過中走出來。在幼兒情緒緩解后,教師仍然要了解幼兒情緒產生的原因和情感需求,進行引導教育。如果有些幼兒的情緒比較強烈,教師還可以運用冷靜法,讓幼兒先單獨冷靜一會,再進行情緒干預。
3.關注到幼兒情緒背后的情感需求。
根據本文研究結論,幼兒不同類型的情緒以及不同的情緒誘因都會對應不同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從幼兒情緒表達特點本身入手進行情緒回應。幼兒的情緒表達的情感需求只有被滿足,才能夠良性的表達其情緒,進而從根本上去緩解幼兒的情緒。
(二)提高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思能力
一個真正的好的教師必定是一個會反思的教師,一個會反思的教師才能夠不斷成長、進步,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契機,成為一個終身學習型的教師。而當教師面對“回應幼兒情緒”這一比較新的課題時,應該不斷的學會反思和總結,以找到很好的回應幼兒情緒的方式,以促進幼兒的成長和進步。
(三)采用適當的情緒教育方式
在回應幼兒情緒表達的策略中,教師不僅要學會回應,還應該讓幼兒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本研究提出以下兩個方法:
1.繪本教學法
大班幼兒的思維仍然以形象性為主,他們只有在形象思維和生活經驗中,才能加深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可以定期開展一些繪本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關于情緒的詞匯,了解情緒表達和調節的正確途徑。
2.情景教學法
所謂情景教學法即教師為幼兒創設不同情景,讓幼兒學會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采用情景教學法也可以與繪本教學法相結合,讓幼兒表演繪本中的情景,更能加深幼兒的理解和感悟。
四、結論
幼兒對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通常與社會互動、社會交往以及同伴關系等方面緊密相關。繪本教學對情緒管理有很大的幫助。繪本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兒童內心的感受和變化調動起來,非常切合兒童的心理。
總之,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家園合作的問題,不僅僅只是一方面原因就可以造成的,他是家庭,學校,社會及幼兒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作用導致的。
上海西外幼兒園 陳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