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花
他來自紅色革命老區淮陰,作為烈士后代、中共黨員,他充滿著青春的活力,有想不完的主意,有使不完的勁。在20余年的工作實踐中,談海杰懷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工作的責任感,愛崗敬業,勤政廉政,始終堅持圍繞衛生健康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長遠目標開展各項工作。
一
2006年,談海杰調任劉老莊衛生院院長。當時醫院只有300平方米病房,還破舊不堪。職工13人,年出院人數9人,全年無一例外科手術,總收入30多萬元。面對這樣的窘狀,他理清思路,堅定信念,一定要走出困境。
談海杰著手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招引人才。經過東掛西聯、內輸外引、培養培訓,引進培養執業醫師、執業護士60多人,推介4名年輕的副院長,均成為業務骨干。第二件是以身作則。談海杰每天堅持坐診,親自參加搶救危重患者和為重大手術患者施行麻醉,每年都有幾十例危重患者病愈出院。第三件是大膽創新。投資安裝全區鄉鎮衛生院首臺DR光機,建立住院病人定期回訪制,興建當時全區環境最好的輸液大廳。為職工做好后勤保障,建起了宿舍樓、食堂,職工就餐實行補貼。同時對困難群眾住院實行優惠減免政策。至2011年,劉老莊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全年出院病人2600多人次,業務收入900多萬元,成功創建全省首批示范化鄉鎮衛生院,同時升格為中心衛生院,書寫了鄉鎮衛生院由弱變強的故事。
二
2011年,組織上任命談海杰為王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這里的情況和劉老莊截然不同,位于各大醫院林立的城區,位置很是尷尬。職工多、收入低、負擔重。談海杰沉下一線調研,聽取職工心聲,確定發展基調。
他開創性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實行24小時醫護出診,取消掛號程序,設立便民服務臺和健康小屋,為群眾提供免費測血壓等,采取措施切實解決社區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創新開展“簽約式”家庭醫生服務,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等專業人員組成家庭醫生團隊深入社區,走進家庭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與居民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為居民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家庭醫生制度成功打響基層醫改“淮陰模式”。
如今的王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日門診人次由原來200多增加到現在的800多;次均門診費用17元,為全市最低;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6萬多份,簽訂服務協議1萬多份。中心于2012年被授予“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江蘇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央電視臺曾作深度采訪報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項目獲選全省2015年度“優秀醫改項目”和全市2016年創新創優項目一等獎,成為2016年全國家庭醫生先進典型交流會上介紹經驗的唯一一家基層醫院。
三
2015年初,業務精良、善于管理的談海杰再次被任用到更重要的崗位,擔任淮陰區衛健委副主任。他沒有辜負組織上的信任,依然踏實、勤懇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在全區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項目,力爭惠及更多的基層群眾。經過探索實踐,家庭醫生團隊服務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分別被國務院醫改辦101期簡報和省委《調查研究》作專刊推介。2016年,全省、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進會分別在淮召開,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
談海杰所分管的基層衛生、婦幼保健、疾病控制、衛生監督等,都是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工作,他以更大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始終堅持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定期下基層社區開展調研走訪活動,聽真言、察真情,在提高基層單位服務能力上下功夫,不斷改善服務條件,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基本醫療和基本衛生服務。各項分管工作捷報頻傳:2016年,順利創建全國婦幼服務先進區;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2017年,吳集衛生院成為省示范化婦兒保門診單位;11家醫療單位成為市級示范化婦兒保門診單位。他們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服務能力建設的經驗,在全省、全國得到交流推廣,成功打響了“淮陰基層衛生”品牌。
四
2017年5月,談海杰開始代管淮安市口腔醫院。他清楚這既是組織上的信任,同時又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他深知醫院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但無半句怨言,接受組織上的安排。
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無論在任何崗位都能超常發揮他的價值,談海杰就是這樣一個人。走馬上任后,他幾乎沒有休過一個節假日,廢寢忘食,認真調查研究,把制約口腔醫院發展的問題研究得一清二楚。他站在口腔專科發展的前沿高度,提出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齊心協力、打造口腔專科品牌”的管理思路,重新調整完善了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使醫院的管理形成一整套適應口腔專科特色的管理方式。
五
2020年10月,談海杰又肩負著重托和信任,任職淮陰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多年管理崗位的工作,使他認識到,現代化的醫院管理,不能僅僅依靠專業技術,更多的是應該在現代醫院管理理論指導下,注重基礎和內涵的建設,注重人本管理和醫院文化的經營,注重內部和諧機制的構建。他上任之始,就將淮陰人民醫院定位于“三級醫院”進行建設的高標準。
他超前謀劃,將辦公場所直接搬到建設工地,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收集院內外意見建議,高效推進醫院基礎建設。從嚴控制工期、質量、成本三要素,把好工程進度各個環節的監管,積極協調各方工作關系。通過多種舉措,工程進度得到快速提升,達到竣工驗收標準。
他注重人才,提前布局高層次人才梯隊,提出堅持“高層次柔性引才”的主張,做好人才管理配套工作,為人才扎根淮陰打下堅實基礎。醫院建成投入運行后,5年內將會有序引進100名高層次醫學人才,臨床專技人員本科學歷達95%以上。另外,他還堅持多學科協同發展的理念。通過急救工作前沿化、學科建設規范化、補齊短板完整化、臨床專科精細化等工作思路,加強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全面打造專科建設,努力補齊學科短板。他提出,在滿足常見病、多發病診療需求的基礎上,醫院要提升急危重癥診治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能力,全方位滿足區域百姓的健康需求。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辛勤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談海杰先后榮獲淮安市勞動模范、淮陰區百名標兵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