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們欣賞的藝術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學科。音樂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藝術能力的發展與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三個方面。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開展探究
(一)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培養高中生的藝術核心素養需要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學情,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教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通過音樂鑒賞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與音樂鑒賞能力。選擇音樂作品教學時教師應提前充分備課,充分了解音樂作品時代背景,讓學生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了解音樂,學習音樂文化的特點。全方面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并引導學生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間的關聯。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分成音樂藝術形式、中國音樂與世界音樂的區別、音樂文化、音樂藝術特點四個重點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作品背景與蘊含的深刻含義。
(二)了解學生的音樂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明確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圍繞學生教師主導教學。音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利用音樂藝術性科目的特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水平與道德水平。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才能主動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和疑惑,這樣才能從根本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溝通,探索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掌握學生喜愛的音樂類型,才能找到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方法。例如在開展人音版高中鑒賞課《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簫、歌聲》時,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蘇格蘭舞蹈讓學生在音樂中律動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在音樂鑒賞中培養審美能力
我在開展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時,曲目背景深受學生喜愛,在鑒賞過程中明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曲目,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徜徉在音樂世界中。這樣不僅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還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四)強化器樂教學
器樂教學是鍛煉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以及文化體會的必要過程。教師在完成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時還應注重器樂教學。例如在課堂教學中介紹二胡、京胡、板胡等胡琴類樂器,并分別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指導學生通過思考與鑒賞體會不同樂器的樂色差異。積極為學生提供各類樂器音色聆聽與分辨的機會。并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時間操作的機會,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與分辨能力。不僅能拓寬學生的音樂世界,還能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二、核心素養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隨著新課改的循序漸進的不斷開展,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藝術情操的高中音樂課程也被重視。而目前高中音樂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職業素養高低不同,在實際教學中不能有效制定教學計劃,無法明確教學目標。導致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部分學校對音樂鑒賞課程不夠重視,教師對于所教授的內容了解不夠深,學習不到位,在教授過程中給學生的引導不夠準確,導致學生鑒賞過程中無法準確理解樂曲中索要表達的情緒,不僅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無法發揮積極作用與影響,還會讓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長期停留在初級階段。
(二)教學方法單一
現階段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學校、教師、學生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頗深。
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理論知識教學,依舊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學習效果不佳,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由于素質參差不齊,很多音樂教師教學前備課不充分,授課方法單一臉譜化,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與現階段要求漸離漸遠。
結語:高中音樂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還能放松學生的緊張節奏,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將核心素養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積極擁抱時代的變化,順應教育事業發展趨勢,促進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核心素養的提升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婷.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戲劇之家,2020 (08):169
[2]高穎雯.高中音樂課中的本土音樂文化傳承[J].黃河之聲,2020(04):92
[3]何留英.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民族情感滲透策略[J].名師在線,2020(06)89-90
西寧市第四高級中學 青海省西寧市 連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