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應婭
摘要:對幼兒的自然放養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而是在自由放養之中遵循幼兒的個體發育,學會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來引導幼兒學習,讓其可以自由的成長與進步,這樣幼兒才得以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其中,生態學視野之下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則可以有效給予幼兒較好的教育空間,使其可以在自然生態環境之中健康成長。因此,對此開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幼兒園;生態學;教育;方法
前言
在生態學視野之下,開展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能夠讓活動更貼近于幼兒的實際生活,使其受其感染、因其感動。那么圍繞幼兒好奇心強、好動的學習心理,教師可以結合一些自然活動,引導幼兒參與其中,去展開各種趣味知識的探究,從而有效培養幼兒的學習與探究能力。那么文章將主題內容的確定、活動情境的創設、活動的組織方式方面,分析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方法。
一、以幼兒健康成長為教育的根本開展主題活動
任何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都是為了讓幼兒可以健康和快樂的成長,如若背離了這一教育根本理念,則無法有效對幼兒的學習展開有效地引導。因此,在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之中,應該懂得基于幼兒健康成長發展為根本理念,確定以幼兒成長為目標的教育活動主題,從而促使幼兒可以在明確的主題活動內容之中展開各種趣味知識的理解與探究[1]。
如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則應該以幼兒健康成長為活動目標,確定適合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活動,再根據活動內容合理地增添或者調整其中的教育環節內容,從而增加幼兒活動內容的豐富性性和創新性,促進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變得更加的開放和色彩。這樣才能有效集中幼兒的學習目光,進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基于生態學視角,確定一個觀察大自然的主題學習活動,讓幼兒走出戶外去體驗自然,了解自然之中存在的事物,從而促使幼兒可以了解更多的外界事物。其中,在組織大自然主題的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也要意識到自然之中能夠引發幼兒情感共鳴的事物,如周圍的動植物都可以用做教學的素材,并且以結合幼兒園之中的環境設施,去構建一個積極健康的教育環境,從而突出主題之中的生態自然。
二、以教育活動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對于生態學視角的理解與認知,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懂得結合生態之中的環境來創設良好的幼兒教育活動,以引導幼兒參與適當的活動內容,這樣才能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其在探究與操作中感知生命、喚醒幼兒的生命意識。同時,幼兒的視覺和感官認知比較敏感,而此時教師可以結合情境創設的方法,適時組織關于生態的自然探究活動,讓幼兒可以在真實的自然探究實踐之中,更接近生命的本質,從而明白生命的寶貴,進而引發幼兒的生命意識觀。那么對于教育活動情境的創設,一方面要結合生態教學視角,從自然生態之中尋找可以用來教育的素材內容,另一方面則是將這些素材與實際的活動內容相互融合,并提出適當的問題,來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并且懂得配合一些操作感知、游戲互動或者競爭比賽等形式,來組織幼兒參與自然探究活動,從而通過這些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以中班幼兒為研究對象,中班幼兒的思考、操作與感知能力相對小班幼兒來說要比較好,而且他們具有自己的一些學習想法。那么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時,想要創設良好的幼兒園教育情境,則可以利用游戲互動的實踐形式,滿足幼兒對知識的求知和欲望。例如,組織一次以“我心目中的自然”為主題的生態探究活動。在活動期間,重視對活動情境的創設,包括準備好各種教育器材,提出探究的問題。然后,利用幼兒自主活動時間,引領幼兒走出課堂,參與到自然的相關觀察活動。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幼兒想一想自然之中存在哪些有趣的動物,能否運用手中的比將其繪畫出來。其中,幼兒可以選擇探究植物或者動物,對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狀態進行分析,再利用畫筆進行簡單的繪畫。在繪畫過程中,幼兒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內容,以增添畫面的活力,使得幼兒真正融入到實際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情境之中。
三、以生態環境為園地來引導幼兒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幼兒之間的良好互動,仍是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式。此時,教師仍可以基于生態教育的視角,讓幼兒可以感悟到生態之中的生命神奇。另外,我們需要在幼兒感悟自然生命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開展合作學習,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然生態的探究,以引導幼兒明白關愛生命、保護生命的意義,這樣幼兒才會逐漸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識。那么教師可以圍繞關于生態的幼兒園教育主題,展開具體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將幼兒分為若干合作小組,讓幼兒以組的形式參與活動,從而共同去探究活動之中的生態現象。
以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教師可以組織一次關于自然生態的環境保護活動環節,并要求幼兒思考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方法,從而促使幼兒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展開討論,并激發幼兒從小愛護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2]。這時教師可以先分析幼兒周邊存在哪些破壞自然生態的現象,并拍下相關的照片或者視頻,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素材內容。比如,城市之中的廢棄溝渠、亂扔垃圾、尾氣排放等。教師都可以記錄下來,并拿到課堂上與幼兒進行分析,從而讓幼兒明白人類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而使其知道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意義。在幼兒了解到其中的教育意義之后,再讓幼兒們想一想如何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大自然環境。此時,組織幼兒之間開展合作,以小組的形式說一說保護自然生態的方式與方法,從而讓不同的幼兒可以互相分享意見,互相實現彼此的進步與成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態學視角之下,積極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則必須懂得基于生態教育的觀念,從幼兒比較熟悉的自然環境之中尋找可以用于教育的素材,并為素材內容展開豐富與優化,以提出適合幼兒去探究的生態學習問題,從而促使幼兒從小樹立起良好的學習觀念、關愛自然生態的思維,進而讓幼兒真正提升自我、不斷學習與成長,最終在自我學習與成長之中懂得關愛自然生態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程敏.生態教育自然和諧——"幼兒園課程生態化實施策略"研究[J].教育論壇,2020,2(7):184-184.
[2]周冬冬.淺談生態學視域下幼兒園環境創設[J].教育時代,2020,3(8):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