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芳
在談村支書如何發揮作用之前,不妨先來看看著名的“羊群效應”——有人做了個實驗,在一群羊面前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走到這里,一看有木棍,就跳了過去。第二只、第三只見狀,也跟著跳了過去。這時,實驗者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這里,盡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可它們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
很顯然,前三只羊(特別是第一只羊)是因為看見了真相,或者說,是在掌握了足夠信息的基礎上做出“向上跳一下以便跨過路障”的理性判斷;可后面那些羊呢?根本不明白前面的羊為何要跳,只是既然大家都跳,那么自己也應當跟著跳一下才對。這就是“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讀到這里,冷靜睿智的你,也許會哂然一笑,不以為然:我好歹受過高等教育,有獨立思考能力,豈會像傻羊兒們那樣隨便跟風?
可問題是,現實中,我們所遇到的情況往往錯綜復雜,不可能都像“腳下有沒有棍子”這么簡單。更多的時候,我們根本看不清事情的全貌,經常處于或多或少的“信息恐慌”之中,于是,最本能的反應,或者說,最保險的做法,恐怕還是“跟著大伙兒走”比較穩當。而大多數情況下,“跟著大多數人走”確實有其合理之處。這其實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特別是當你初來乍到情況不明,或時間有限甚至情勢緊迫,在信息不充分或對信息缺乏了解的情況下,通過觀察“別人怎么做”或“能人怎么做”而快速判斷形勢進而拿主意定方向,無疑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
鄉村振興,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復雜、內容龐雜的系統工程。作為個體,身處其中,如同一只螞蟻面對整片森林。產業紛繁復雜,市場瞬息萬變,遇到的問題不一而足難以預料,沒有固定的范本可以照搬現學,絕大多數村民都處于“沒有信息或者信息不充分”的狀態,不知該做什么、怎么做。于是,村支書或者村主任的“領頭羊”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沒有好的“領頭羊”,將會怎樣?法國科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曾做過一個松毛蟲實驗。他把若干松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為一圈,成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在花盆的不遠處,又撒了一些松毛蟲喜歡吃的松葉。這些松毛蟲開始一個接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至饑餓勞累,盡數死去,卻不知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變路線就能吃到嘴邊的松葉。這就是沒有領頭羊或者跟著因循守舊的“頭羊”的下場。
動物如此,人也未必更高明。就像那則廣為人知的幽默:有個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座無虛席,無處落腳。他靈機一動,喊道:“地獄里發現石油了!”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這時,他不禁也疑惑起來: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瞧,跟風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跟風,或者跟錯了風。如果自己刮起的是一陣妖風而不是好風,到頭來恐怕會連自己也被帶偏。唯因此,“領頭羊”的素質實在是太重要了!能力,眼界,品行,一個也不能少。
有經驗的牧人都知道,頭羊一般都是聰明的、機智的、能帶領羊群吃到好草的,而且是責任感很強、會保護整個族群的最強壯的公羊。村支書,就應該是這樣一只“頭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保持敏銳的感知、做出迅捷的判斷和決策,要率先做出果斷行動并保持速度,還要冒著先行先試為大伙兒“除險排雷”的風險。否則,要你何用?
一語概之,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村支書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村民靠他組織,企業靠他支持,上級黨委、政府的意圖靠他落實。可以說,他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地鄉村振興的成敗。既然坐到了村支書的位置,那就要敢于、善于做好“頭羊”:思路要活,眼界要寬,責任心和領導能力要強……如此,鄉村振興才有望走上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