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26萬元彩禮,黑榜通報,一出喜劇變鬧劇。據《法治日報》報道,近日,在江西省鄱陽縣一村民女兒的訂婚儀式上,彩禮桌上擺放了巨額彩禮,此事被人以視頻形式上傳至網絡后,引發關注。最終,當地鄉政府對該村民所在村委會給予全鄉通報批評,并將此事掛上移風易俗黑榜。
訂婚儀式上的巨額彩禮很扎眼,鄉政府發出的移風易俗黑榜也很顯眼。這張黑榜對天價彩禮是一種否定性評價,對當事人及其家庭是一種曝光、批評,對其他人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
天價彩禮確實成了一種社會病,并引發了社會綜合征,得治;但天價彩禮涉及地區或家庭經濟差距、風俗傳承、社交價值觀、民眾意愿等問題,且法律對彩禮的標準并未做約束,因而,遏制天價彩禮不能硬來,不能下猛藥,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近年來,一些地方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出現了操之過急、發力過猛、伸手過長的問題,基層政府部門直接下文件、發命令、定標準,干預彩禮、隨禮的標準或宴請的事由、標準等,引發了民眾的不解、輿論的反彈,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這些教訓告訴我們,向天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說“不”是正確的,移風易俗的方向也是正確的,但移風易俗不能靠強制要求,不能靠硬干預,不能一刀切,而是應該結合實際,順應規律和民意,講究方式方法。
2020年12月2日,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在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直言,應對農村地區天價彩禮、人情比附、婚喪事大操大辦等問題,通過研究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找到共同的規律和特點:就是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依靠村民自治組織采取必要的約束性措施進行治理。顯然,經過探索和總結,政府已經找到了移風易俗的“對癥藥”——“軟約束”。
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現象本質上屬于文明問題,屬民風民俗的范疇,對此類問題,也應該在民風風俗范圍內找對策,應該用軟約束的辦法予以規范引導。黨員干部帶頭降低彩禮標準或不要彩禮、簡辦紅白事,基層黨組織、政府、社區村居、紅白理事會等多組織集體婚禮活動,為紅白事簡辦做好幫辦服務,制定或完善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對彩禮標準、宴請標準等提出合理建議,多多倡導,建立移風易俗紅黑榜單,對零彩禮或低標準彩禮現象發紅榜表彰鼓勵,甚至送出相關優惠禮包,或者在評選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榮譽時加分,對天價彩禮現象發黑榜通報批評,在相關評選活動中減分,都屬于“軟約束”措施,這些措施相互呼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久久為功,就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移風易俗效果。“軟約束”措施能最大限度兼顧民眾的意愿,維護民眾的權益,能獲得民眾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建設新農村、新文明、新風俗更需要接地氣、合民意的“軟約束”措施,各地推進鄉村治理行動,解決民風民俗中的一些問題,該用好“軟約束”措施,用“軟約束”不斷增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硬內核,不斷優化鄉村治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