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傳麗
加強同級黨委監督是黨章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職責,是落實全面深化紀檢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紀委對同級黨委進行日常監督的工作機制。結合工作實際,就當前紀委監督同級黨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如下。
當前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由于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紀委在監督同級黨委的問題上不同程度存在著監督思想認識不到位、監督力度不夠、監督效果不佳等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思想認識有誤區。長期以來,個別部門和單位視紀委為同級黨委的一個部門,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對同級紀委的監督不配合,導致紀委沒有開展同級監督的有效方法和合適路徑。有的紀檢監察機關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對同級黨委及其班子成員不敢監督,個別紀檢監察干部怕得罪“領導”或怕被人“穿小鞋”,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導致同級監督失去了現實意義。
監督體制不順暢。目前體制下,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公權力監督的專責部門,受上級紀委和同級黨委的雙重領導,紀委書記是同級黨委成員,黨委重大人事安排和重大問題線索向上級紀委報告的同時向同級黨委報告,有的情況下,雙重領導體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形成了以同級黨委領導為主,造成“監督者是下屬、被監督者是領導”的尷尬局面,有時致使出現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夠、查辦案件的成案率不高、難以監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職能的有效履行。
監督獨立性不強。隨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許多地方實施了紀檢監察機構綜合派駐,擴大了同級紀委的監察權限。但有的地方并沒有全覆蓋,一些企業和高校還沒有實行綜合派駐,紀檢監察機構仍然是單位的內設機構,紀檢監察干部的人事任免權、考核評先、財務開支等事項均掌握在同級黨委手中,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同級黨委往往存在較大困難,面臨晉升、評優等方面的風險。
監督制度不細。紀委加強同級監督,盡管黨章等黨內法規已有明確要求,但有的地方在配套制度方面缺少保障,在監督內容、監督方式、監督時機、監督保障以及監督問責等問題上缺乏具體明確的規定措施,導致在實踐探索中不好把握。黨委班子及其成員分工不同,領域不同,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對各領域監督尺度不好把握,“監督”還是“越權”難界定。一些地方對黨委及其班子成員工作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等內容的監督缺乏有效的監督方式,沒有可行的制度支撐。
監督能力不足。打鐵還需自身硬。從紀委的自身建設來講,個別地方還存在不會監督、不懂監督的問題,導致在設計一些新的工作載體和抓手上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和本領恐慌,影響同級監督的效果。
加強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工作的對策思考
轉變思想意識,增強監督的自覺性。加強同級監督,接受監督是基礎。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要強化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的意識,轉變“不愿意接受監督”的錯誤思想,真心誠意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納入黨內監督的范圍之內,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時時約束自己,做到不越雷池一步;積極主動地與紀委加強溝通,按要求及時報告個人重大事項情況、履行“一崗雙責”情況、黨風廉政建設情況,自覺把自己置于紀委的監督之下;認真聽取紀委的意見建議,督促抓好分管系統、分管部門的廉政建設,積極支持紀委行使監督職能。
落實監督主責,增強監督的主動性。加強同級監督,黨委和領導班子是主體。一是進一步推進權力清單制度。重點梳理黨委及其班子成員各自的職責和權力,詳列權力清單,建立“負面清單”,針對清單主動監督。二是進一步健全黨務公開制度。運用多種有效形式公開黨委及班子成員的責權范圍和運行風險點、程序流程,特別是黨委“三重一大”民主決策事項過程和決策效果,推進班子成員個人信息公開,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督。三是進一步完善程序性監督機制。創新執行黨內民主制度,對重大項目建設、重大開支和重要人事任免等,必須由黨委集體民主決策。
創新監督方法,健全監督體制機制保障。一是探索建立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程序化、制度化的措施意見,明確監督的方式方法,突出重點,著重在黨管干部、重大決策、重點領域和重要崗位開展監督。二是探索紀委對黨委重大決策進行定期評議制度,對黨委提出意見建議。定期了解同級黨委班子成員落實“一崗雙責”情況和個人廉潔自律情況,探索紀委書記定期家訪制度,使紀委監督同級黨委及其班子成員制度化、創新化、規范化。三是逐步實施監察體制改革全覆蓋,對企業、高校等全面實施綜合派駐,增強監督的獨立性,強化上級紀委的領導和業務指導,從機制層面進一步解決“同體監督”的難題。四是探索紀委書記異地交流、異地提拔和定期輪換制度,完善紀委工作和紀檢監察干部考核、提報、評先評優機制,為紀檢監察干部精準履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加強紀檢監督隊伍建設,提高監督的專業能力。一是以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優化、整合紀檢監察工作力量,聚焦主責主業,著力建設職能明確、運轉高效的紀檢監察機關。二是深入推進“三轉”,進一步明確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主責,聚焦主責主業。嚴格落實各級紀委書記不分管其他業務工作的要求,逐步解決好專職監督“不專”的問題。三是持續打造過硬隊伍,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堅持從嚴內部監管,努力建設一支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加大問責力度,增強監督政治效果。責任追究是強化監督的有力推手,要巧用問責,提高監督實效性。一是嚴格執紀。紀委作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必須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寸不讓”,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督促推動黨委班子成員嚴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等,恪盡職守,堅守紀律底線。二是“雙向問責”。既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又嚴格實施“一責雙問”,對分管領域出現嚴重黨風廉政問題,既查處當事人,又問責分管領導,做到“一案雙查”。三是“搭臺”監督。整合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方面的力量,暢通監督渠道,擴大監督范圍,提高監督影響力。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強化公眾評價結果運用,提高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影響力和實際運用效果。
(作者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紀檢監察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