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鈺
我的良師摯友阿章,到今年7月仙逝整整一年,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傳神文采,常常浮現于眼前腦中,不能忘卻。
鄭秀章,學名鄭春輝,筆名阿章,1927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衢州中學就讀六年后,1947年考入浙江大學法學院法律系。阿章投身浙大愛國民主學生運動,參加因學生自治會主席于子三被殺害而爆發的全國規模的反迫害斗爭。1948年5月,他秘密加入浙大的中共地下黨組織,當選學生自治會理事和自治會地下黨小組成員,主編《生活壁報》。他的革命活動,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被列入“赤色分子”的黑名單。黨組織決定讓他轉移,并于1948年冬由地下交通員將他護送過長江,撤退到蘇北解放區,進入設在淮安板閘鎮的華中新聞專科學校學習。
1949年,阿章隨解放大軍進入上海,被分配到解放日報社擔任編輯工作。1957年,他因寫了一篇小說《寒夜的別離》,被姚文元誣為“反黨”,劃為“右派”,隨后調往寧夏日報社勞動、工作21年。直到1978年調回解放日報社文藝部工作,負責編寫連載小說欄目。從那時起,阿章一直處于以紀實文學作品再現中共上海地下黨英勇斗爭的創作激情之中。他走訪市內外地下黨老同志,查閱有關史料,匯集大量素材,結合自己從事學生運動經歷,懷著對上海地下黨的深情,創作長篇小說《浦江紅俠傳》 (簡稱《紅俠》)。在撥亂反正、百廢待興的1978年,在文藝界人士對文學創作尚存余悸的形勢下,阿章果敢地在解放日報社領導支持下,創辦“連載小說”專欄,連載《紅俠》。阿章邊寫邊載,在上海乃至全國媒體引起轟動。
《紅俠》描述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滬郊由新四軍指揮的游擊隊,為擴大抗日武裝力量,和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的日、偽、蔣反動派展開了錯綜復雜、驚心動魄的斗爭,展現了故事主人公、地下工作者梅羽寬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頑強沉著的氣概。這部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生動鮮明、真實可信,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在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引起熱烈的反響。300多封讀者來信和大量電話對小說表示贊賞。小說被改編成評彈、滬劇在上海連演數月;據文改編的連環畫在上海發行130萬冊,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小說改編彩色故事片拍成《開槍,為他送行!》,在全國放映受到極大關注。
1980年初,我任《浙大報》特邀記者,重點報道上海浙大校友在科技、高教、醫學的成就和杰出學長的事跡。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訪解放日報社文藝部,傳遞浙大母校和上海校友對阿章學長的問候,并在《浙大報》發表對他的專訪。從此,我寫的作文和采訪提綱,都請阿章審閱指點,我們成為交往甚密的朋友。在他長期的文學熏陶和感染下,我這個工科出身的人,文章寫得像個樣子了。
阿章熱愛校友,深感母校的恩澤。浙大上海校友會于1984年10月21日借解放日報社大禮堂宣告正式成立前后,他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創建黃浦江畔的“求是家園”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主心骨作用。1988年,浙大、浙醫、浙農、杭大四校合并前夕,貝時璋、王淦昌二老起草的向國家領導人建議書由京寄滬。阿章接信后,立即奔赴上海華東醫院蘇步青病房,請蘇老和談家楨簽名。到醫院后,警衛不讓他入內,出于時間緊迫,他急中生智,在病房樓下大喊:“蘇老,蘇老!”蘇老秘書王增藩立刻下樓,蘇老、談老簽字后,這份促進四校合并的“四老聯名”信函,順利地呈奉在江澤民主席的辦公桌上。阿章熱愛母校之情可見一斑。
1996年,阿章以68歲之齡出任《大江南北》雜志副主編,為這本紅刊工作了15年,貢獻出自己的智慧與才干。他組織和編發了許多有分量的文章,創辦了“江花”副刊,開辟了“文化戰士天地”專欄,并在刊物上連載他的新作《黃海驚雷》,共20萬字,連載時間長達兩年之久。阿章有兩子一女,分別是作家、編輯和音樂教師;夫人吳塏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播音組原副組長,同庚伉儷65年守望相助、一往情深。2017年夫人仙逝,阿章痛失佳侶。
阿章是我40年的良師摯友。2020年9月7日,從金煜淵學長處得知,2020年7月21日阿章在蘇州明基醫院病逝,終年93歲。我得悉喪訊,悲從中來,擬就四句以祭:欲哭無淚聞噩耗,良師摯友已魂銷;四十春秋情誼在,我當奮發獻今朝。
(編輯 韋 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