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宏
摘要:青海省“十四五”規劃指出,在新的發展時期,青海省將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全面推進大電網未推進區域延伸工程,實現省內鄉村全部通網通電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青海三新農電有限公司貫徹執行“十四五”規劃要求,積極設計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用戶用電需求,加快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進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引發了新的問題。基于此,文章對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現狀進行分析,基于現狀提出具體改進創新措施,以實現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目標,為青海省順利開啟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措施
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升級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我國能源局在《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技術原則》中明確,要充分保障供電可靠性,積極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實行標準化建設,以滿足農村經濟中長期發展。因此,需要實現配電智能化、用戶信息采集與管理智能化,還需要滿足新能源分散接入需求,從而實現新時期美麗鄉村建設。但是,這一智能化改造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還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對智能化改造效率和質量造成影響,難以保障供電安全性和穩定性,必須徹底發展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升改造質量。
1 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現狀
1.1 供電能力有待加強
在農村配電網絡中,由于服務對象分布較為廣泛、分布不規律、地理環境復雜且交通狀況不佳,相較于城市配電,能夠支持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的變電站數量有限,多以長遠距離線路輸送電能為主,供電難度較大[1]。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快速,城鎮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民生活水平提升,各家各戶添置了許多家用電器,用電需求大幅增加,進而增加了農網配電負荷,出現電能供應不足現象。
1.2 農網配電負荷預測不準確
智能化是目前農網配電發展主流趨勢,為保障智能化改造質量,相關人員需要準確了解用電數據及配電負荷數值,倘若預測數值出現較大偏差將會增加配電運行風險。現如今,多數農村農網配電管理較為松散,在進行配電負荷預測時,不同區域和人員會采用不同預測方法,如電力彈性系數法,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缺陷,預測精度較小,難以為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提供準確數據支撐,導致改造后用電負荷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阻礙區域發展。
1.3存在一定技術難題
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硬件和軟件,但部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智能化軟硬件難以兼容,或缺少實際改造條件,使得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淪為空談,無法為未來城鎮發展及農村用電提供保障[2]。同時,農網中存在無功補償不足和諧波問題,在進行智能化改造時,需要配置動態無功補償裝置,以提高功率因數,實現智能化無功補償,例如,可以設置DSP控制器,能夠實時監控用戶負載情況,計算出無功電流數據,然后借助驅動IGBT產生無功補償電流,實現動態無功補償,這一過程還需要應用通信技術對上位機進行監控和管理。
2 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具體措施
2.1 重視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設計
在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中,為確保改造質量,保障農村電力傳輸穩定性和可靠性,滿足農村居民用電需求,必須重視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設計方案。一方面,公司可組織人員參與相關行業及研究院進行交流,深度參與配網改造規劃編制和評審,迅速提升其業務能力;加強實地調研,針對配網智能化設備、技術等在改造過程中典型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總結成可推廣的經驗,加快智能化改造進程;另一方面,建立雙向溝通機制,打破上層管理者與一線建設者之間的壁壘,拓寬專業交流渠道,提升設計規劃人員工作質量,確保智能化改造設計方案更務實、接地氣;重視智能化改造與整體電網規劃之間的融合,與自愈電網、新能源網、通信網絡之間的融合,嚴格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和管理標準,進一步提升網架結構合理性,保障供電可靠性,強化供電服務能力。
2.2 加強農網配電智能化軟件管理
首先,由上文可知,農村地區用電不規律、用戶較為分散,只有確保電站分布契合農村用戶用電情況,才能避免出現電壓失衡問題。在進行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時,需要采用先進預測方法準確預測電網負荷,保證預測數據精確度,明確農村地區晝夜用電需求變化數值,以預測負荷數據為基礎,結合當地情況對電力進行科學設計,并將其應用在供電站智能改造升級中,在保障農村穩定用電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電力負荷,避免出現電力傳輸不穩定,或電力過剩情況[3-4];其次,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智能化供電控制系統,對老舊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或者直接替換,尤其一些電網運行環境較為復雜的區域,加強智能化技術應用,才能避免系統或軟件在應用過程中出現偏差或功能錯誤的問題,系統功能越強大,供電傳輸越穩定,供電能力越強,因此,相關人員需要不斷修正和調整,確保系統和軟件處于最佳運行狀態,滿足農村地區用電需求;最后,做好用電高峰期供電管理及用電低峰期供電調整工作,加強電網動態監控,全面提升農網調控能力。
2.3 強化智能化改造設備與技術應用
智能化是當今社會發展主流,在計算機技術、5G、大數據技術等快速發展中,人們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和技術的應用,極大增加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便利程度,顯著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在對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過程中,也離不開這些智能化設備與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利用這些設備和技術,如智能電表、智能測量表等采集和監測相關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傳輸至系統平臺中進行分析和管理,以獲取用電系統負荷變化情況,為農網配電智能化設計與管理提供支撐[5];另一方面,針對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中的問題,應用智能化設備進行應對,加強改造力度,如針對部分供電可靠性差的農村地區,可以在完善基礎網架的基礎上,設置即插即用的區域能源接入控制裝置,利用新能源解決這一問題;針對部分農村低電壓問題,可以加裝具有邊緣計算功能的智能配變終端,借助調節換相開關、智能調節變壓器分接頭等方式進行改善;針對電能質量不佳問題,可以應用無功率補償電容器、有源濾波、差異化配置低壓換相開關等對電能質量進行就地治理,為農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電能服務;針對智能化改造成本大問題,可應用帶有邊緣計算功能的配變終端,取代原有用采計量統計系統及數據集中器等,減少傳統智能化采集的設備投入,提高設備使用效率,降低建設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十四五”期間,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必然措施,青海三新農電有限責任公司應該正視改造過程中存在的供電能力有待加強、農網配電負荷預測不準確、存在一定技術難題等問題,重視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設計、加強農網配電智能化軟件管理、強化智能化改造設備與技術應用,大力推進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進程。
參考文獻:
[1]聶琳. 淺析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現狀與措施[J]. 數字通信世界,2018,No.163(07):77.
[2]李玉峰. 淺析農網配電智能化改造現狀與措施[J]. 數碼設計(下),2019,(007):167.
[3]江和銓,汪佳平,王平. 淺析農網配電智能化現狀與改造方案[J]. 現代企業文化,2019,(011):189.
[4]李輝. 如何確保配電網智能設備安全穩定運行[J]. 農村電工,2019,27(02):42-43.
[5]王錚. 淺析配電網中智能化的應用[J]. 農村電工,2020,v.28;No.328(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