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陳峪程
摘要:近年來,社會進步迅速,受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對電網企業沖擊的影響,電費回收指標壓力越來越大,且電力營銷系統缺乏智能分析欠費客戶的功能,傳統催費方式工作量大、回收效果差,具有較大的盲目性。論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客戶電費風險預測模型,以“欠費客戶催費順序”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客戶各類信息得到客戶信用分數,對其電費回收風險進行分析預測,從而及時發現存在的電費回收風險點,通過營銷策略調整降低風險,有效提高電費回收率,提升電力企業經營效益。
關鍵詞:供電所;電費抄核收管理;措施探討
引言
供電企業提供的電力能源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關系到人民安居樂業、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但從市場經濟環境出發,身為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競爭盈利,而電費是供電企業主要收益來源。由于電力能源供應方式、利用方式、消費方式的特殊性造成了供電企業電費回收管理的特殊性。
1用電客戶電費回收風險預測的大數據應用
1.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將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主要是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準則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總排序,以作為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具體運算方法是將決策問題按總目標、各層子目標、評價準則直至具體的備投方案的順序分解為不同的層次結構,然后用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辦法,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應用加權和的方法遞階歸并各備擇方案對總目標的最終權重,此最終權重最大者即最優方案。
1.2建立模型
基于欠費客戶催費順序的因素既有定量指標(如欠費期數、欠費金額、繳費時間等),又有定性指標(如繳費方式、用電類別、電壓等級等),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用電客戶電費風險預測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以“欠費客戶催費順序”為目標層,繳費時間、繳費方式、欠費期數、欠費金額、用電類別等要素為準則層,欠費客戶為方案層,根據方案層中各個欠費客戶在準則層的各個要素得到各個欠費客戶信用分數,從而得到目標層的欠費客戶催費順序。準則層中的繳費時間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雖超過繳費期限但是仍在當月繳清電費;第二類為次月電費發行前才繳清電費;第三類為次月電費發行后仍未繳清電費。針對繳費方式,可以分為線上繳費如支付寶、微信、銀行劃扣等,以及線下繳費如終端機、營業廳等。第一類繳費時間到第三類繳費時間對應的分數可以是遞減的,線上繳費方式對應的分數高于線下繳費方式對應的分數。對準則層的其他準則,根據準則變化對電費回收風險影響的大小來設置權重大小,如欠費期數越多,電費回收風險越大,則權重相應地隨著期數增加而增加。
2加強電費回收管理,優化電費核算體系
2.1電費回收管理優化策略
加強供電企業內部管理。從企業組織角度看,電費回收管理屬于企業內部管理范疇,關系到供電企業每一名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優化電費回收管理首先要從內部入手,將電費回收任務落實到具體的責任部門、具體的責任人。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在崗人員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內部建立績效制度、獎懲機制,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2.2建立健全供電企業營銷服務機制
一方面,電力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市場營銷過程中需要強調“人與人”的接觸,而不是“費用與用戶”的單一關系,這樣才能體現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用戶對企業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任何一種商品營銷都需要售后服務,供電企業也應該具有強烈的服務意識,盡可能在電費回收管理環節為用戶提供方便,如欠費之后保留一段時間的緩沖期,避免用戶被動欠費。構建詳細完整的用戶信息系統(UIS)。該系統主要面向企業、政府及相關社會組織,此類用戶既是用電大戶,也容易演變為“欠費大戶”,通過用戶信息系統綜合評價用電信息、交費情況、風險機率等,在此基礎上建立用戶的信用評價機制,形成分層服務模式。例如,對于一些信用較好的用戶,在出現短期拖欠電費的情況下,可以取消滯納金、保留充足余額,對于信用不好的用戶,可以采用一定的懲罰性措施。
2.3搭建“互聯網+電費回收管理”體系
事實上,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絕大多數地區都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綁定的方式預存電費,此外網銀、電話等平臺也可以滿足預購需要,能夠很好地規避“先用電、后付費”的問題,與此同時電費代收制度也可以完全規避中介代收機構的資金沉淀,能夠提高企業資金周轉率。
2.4電費核算優化策略
制定統一的電費核算規則。供電企業內部應促成營銷核算、財務核算兩方面的規則統一。財務按照營銷業務實際情況展開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的核算,這樣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出電費回收余額。同時在銀行存款核算方面保持步調一致,即財務方面也采用“見票進賬”原則。此外,對于一些用電大戶,供電企業應該按照實際業務情況向代收機構收取電費,業務一旦發生就應該立即在賬面上反映出來。提高電費核算指標科學性。在電力企業改革背景下,一些不合理的電費核算指標應及時更新,如《國家電網公司營業抄核收工作管理規定》要求,本月25日過后超標量不低于全月銷售的70%,但同時規定本月末24時的超標量不得低于全月銷售的35%,從用戶電力成本核算的實際角度出發,月末24時的超標量不得低于全月銷售的35%的規定明顯不合理,原因在于,過了24時就是下月1號,時間段跨越后用戶無法拿到發票,從而影響自身當月成本核算。促成電費核算自動集成化。供電企業內部營銷系統是可以導出交費數據的,但在進行電費核算方面還需要建立統一的流程,通過對營銷系統數據的處理,可以減少核算過程中人工操作的誤差。
2.5電費回收前的控制
電費回收前的控制,就是企業在與客戶簽訂的《供用電合同》中,要明確結算方式和界定好繳費時間。目前采用的結算方式主要有預付費、銀行托收無承付、銀行托收承付、銀電聯網代收代扣電費、坐收、走收、供電企業自助服務終端、網上銀行、微信以及支付寶的支付功能、以及多彩寶繳費等等。供電企業占很大主動權的收費方式是預付電費這種方式,因為是按照“先購后用”的原則來結算。供電方有比較大的主動權的方式是銀行托收無承付,其他結算方式供電方都不占優勢。另外,按繳費期限可劃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先交后用;二是邊交費邊用;三是先用后交。第一種通過在每月欠費形成前讓客戶提前交費,確保了供電企業能夠將電費按月足額收回,是最佳的電費回收方式。預付電費就屬于這種手段。第二種主要指每月分次抄表、分次劃撥電費,該種方式不再局限于按一個月收一次費的慣例,大大縮短了回收期限,在減輕客戶月底交一大筆費壓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電費風險。如我局的大客戶鋁廠,曾經一度就是按旬抄表收費,每月按上、中、下三旬抄表結算電費,極大地降低了電費回收風險。其他的交費方式都屬于第三種,其回收期限較長,風險較大,但目前隨著低壓集抄全覆蓋及智能電表全覆蓋的推進,還有負控、TTU,計量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均可以縮短催費時間,降低欠費風險。
結語
總之,電費催收不僅要發揚“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的三千精神,還要在電費催收過程中我們靈活應用風險防范措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創造性地開展電費催收工作,充分利用好營銷系統功能,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催收壓力,提高電費回收率。
參考文獻:
[1]貴州電網公司.電力營銷管理[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