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玲
體育是初中教育階段唯一一門室外活動類課程,也是納入中考考試范圍的科目。田徑作為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僅是體育中考項目之一,也是學生增強體質、加強鍛煉的有效途徑。將趣味田徑教學運用至初中體育教學課堂中,能夠豐富體育教學方式,顛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更輕松地學會正確的田徑方法、愛上田徑,同時鍛煉身體,提高綜合身體素質。
初中是學生心理和生理快速發展成長的階段,初中體育課堂是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中得到鍛煉、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與傳統田徑教學方式相比,趣味田徑教學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吸引力更強,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田徑運動和體育的魅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正確的運動態度,提升學生的運動素養,受益終身。
1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場地優勢
傳統體育教學場地為田徑場,教學方式為全校若干個班級同時上課,每個班級的活動面積有限;進行田徑相關教學時,只能以全場地繞圈跑步的方式進行。學生只能以較低速度集體慢跑,不僅學生課堂體驗感不好、起不到有效的鍛煉效果,課堂效果不佳,還使得整體場地利用率底下。趣味田徑教學對場地要求不高,因此,教師不用拘泥于田徑場,而是可以積極適當找尋安全、具有可行性的場地,例如操場、足球場、籃球場、活動廣場等。同時段上課教師可進行協商協調,錯開場地使用時間。
教師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不同場地的優勢,結合適當的其它運動進行趣味田徑教學。例如,在足球場上進行田徑訓練時,可與足球相結合,每位學生進行200米往返跑,往返點處設置足球踢球環節,要求學生將球踢進指定的區域;在籃球場上進行往返跑田徑訓練,就可在往返點處設置男生投籃、女生起跳摸籃筐等簡單環節,讓枯燥的跑步富有趣味。
2 有效利用體育器材,增強運動吸引力
傳統體育教學多以“總——分——總”模式進行,首先集合由教師帶領進行集體熱身、拉伸活動,接著自由活動,學生自行選取感興趣的運動進行活動,最后課堂結束前集合總結、結束課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難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和體育器材,久而久之學生不僅無法學習到感興趣運動項目的正確運動方法和規則,還會對體育課堂失去興趣。
在趣味田徑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統計收集學生感興趣的運動,提前準備相應的體育器材,分批次、分類型滲透進每一節課堂的田徑教學中。例如,當將跳繩和田徑教學結合時,可以設置學生在田徑運動過程中完成跳繩小挑戰,熱愛跳繩的同學會因為這一挑戰感到興奮,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田徑訓練;對跳繩不擅長的同學也不會望而卻步,能夠挑戰自我,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3 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學習體驗
教師應當創新教學形式,結合多媒體,對運動規則和注意事項進行系統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運動方式和規則、獲得正確體育理論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動圖的形式進行運動要點講解、以觀看正式賽事視頻的形式講解賽事規則,讓學生掌握運動方法,不僅保證學生運動時的安全,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進行趣味田徑教學的同時,可以引入簡單的、可集體參與的運動,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和參與度。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思考與創新,不斷吸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趣味田徑的教學細節進行調整和完善。豐富的教學形式能夠推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學期間還要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觀察,及時調整教學強度,及時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保證教學質量。
4 適當競爭與合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體育是一門競技類運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競爭觀念和價值體系,同時強調競爭與合作之間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的緊密聯系。初中階段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榮譽感、好勝心,對名列前茅有著熱切的渴望和追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學,利用趣味田徑教學與競賽、合作的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競技的內涵,理解競賽中不僅只有競爭,也有合作、互幫互助的美好精神。
例如,在趣味田徑教學過程中進行接力賽,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人數和男女比例盡量保持一致,以小組合作接力的方式進行組別之間的接力賽。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得到身體鍛煉,學習體育知識,同時在組別競爭中獲得競賽的刺激和振奮,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之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義。
5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鍛煉的關鍵階段,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身體體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意義。傳統田徑教學方式已逐漸不滿足新時代、新課改對田徑教育的要求,教師應當合理運用趣味田徑教學方法,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完善,營造輕松的體育課堂氛圍,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加強學生體育素養和體育知識理解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樹立終生運動的意識。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教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