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清淵
摘要:運動與保健課程是我國特殊教育學校中所設置的一門重要課程,其不僅能夠帶領培智生們進行身體方面的鍛煉和康復,還與培智生的心理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能夠有效推動對培智生的潛能開發、缺陷補償,以助力其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就此,本研究主要從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展意義、開展原則和開展策略幾大方面入手,對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展進行相關研究如下。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培智生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對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的投入和關注度都越來越高,也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和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僅能夠做好對培智生的文化知識教學、生活技能培養,還要做好對培智生身心素質的教育。進而運動與保健課程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特教教師們也開始有意識、有計劃的依據培智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內容調整與教學方法優化,以期能夠推動培智生的身心成長與機體康復。基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教學經驗,就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展進行相關闡述如下,以供各位一線特教同仁參考、交流。
一、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展意義
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運動與保健課程,主要從培智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培智生的身心特點出發,以提高培智生的運動能力,強化其身心素質為主要課程開展目標。許多培智生由于疾病等原因,造成其機體大肌肉運動動作遲緩,反應能力也比正常兒童遲鈍,但他們同樣好動,進而在實際的運動與保健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們會制定一些有利于培智生坐、立、爬、走、拉、蹲、跳、跑等全身性的大動作訓練,同時會根據培智生的實際發展特點,融入一些體育游戲活動,借助游戲活動來集中培智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從而進一步發展培智生的手眼協調能力,助力其能夠完成更加精細和靈敏的動作。并且培智生的典型特點就是智力發育遲緩,在實際的運動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培智生在綜合性的活動當進行思考,使其能夠自主解決問題,并使其在與教師和同學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其自信,有效培養培智生熱愛運動、注重健康、勇敢向前的優良品格,使其能夠積極面對人生,同時也促成特殊教育的深化改革,助力特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展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是一類需要我們全社會給予其關心和關注的特殊群體,進而在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布置,更要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引下,進行教學內容跟教學策略的調整與革新,以使其更加適用于培智生的實際情況,更能夠滿足培智生的成長需求,也使培智生們不抵觸參與體育運動,更能夠從運動中獲得自信心的養成與生活能力的積累。
(二)趣味性原則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長期的“特殊待遇”,使得培智生們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中都比較被動,而且大多數培智生都有點自卑,沒有信心也不敢進行“挑戰”。進而在組織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們就要有意識的從培智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并在課程活動中引入趣味性的內容,以在吸引培智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培智生的參與興趣,使其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到運動與保健課程的學習當中,以在助力課程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同時,進一步促成運動與保健課程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缺陷補償原則
所謂“缺陷補償”主要是指機體失去某種器官或者某種機能受到損害時的一種適應,在這種有特殊性的適應和發展過程中,損害的機能可以被不同程度的恢復、彌補、改善或者替代。進而在組織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們便要能夠根據培智生的疾病種類、殘障程度等,進行不同類型、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運動與保健課程設置,并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法展開教學指導,這樣不僅能夠使培智生接受專業且個性化的運動指導,還能夠促成班上所有培智生在身心成長方面的整體提升,以在優化教學效率的同時,助力培智生的高效身心成長與康復。
三、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的有效開展策略
(一)游戲引領,提升培智生參與興趣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培智生由于身心疾病的影響,導致其各方面的發育都相比于同年齡段的正常兒童有一定的遲緩,也就使得其更容易被游戲活動所吸引。進而在組織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過程中,教師們就可以適當的引入游戲活動,以在增添教學趣味性的同時,促成培智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使其既能夠從中收獲快樂的情緒體驗,又能夠獲得運動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有效踐行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某次運動與保健的課程活動中,教師將班上的培智生分成兩隊,并有意識的保證兩組隊伍培智生的運動能力相對均衡,然后帶領大家開展名為“搶西瓜”的體育游戲活動。即要求兩隊培智生按順序進行游戲,并且規定每一名培智生一次只能從網兜里拿一個“西瓜”(皮球),并繞過終點處的指示錐桶返回自己的隊伍,將“西瓜”放進籃子之后,與第二名同學擊掌接力,第二名培智生繼續進行游戲,以此類推,最終在規定的時間內,籃子里“西瓜”最多的隊伍獲勝,而輸掉的隊伍則要進行唱歌“懲罰”。進而借助游戲的形式不僅有效鍛煉了培智生的運動能力,還能使其在略帶競爭性的游戲中獲得運動激情的開發,使其在遵守規則的同時獲得智力思維的拓展,一舉多得。
(二)集體活動,強化培智生合作意識
培智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家長們都會把孩子的所有事安排好,同時也心疼孩子,盡量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這就使得培智生在成長中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使得其不會和別人相處,也相對自私、自我。進而在實際的運動與保健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最好能夠多引導培智生參與集體活動,使其能夠在與其他同學的相處和互動中,感知集體的力量,并學會分享與合作,以在更好適應集體生活的同時,為其將來走進社會積累經驗。
以我所任教的學校為例,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全體教師和培智生開展“趣味運動會”,并且運動會不僅以班級為單位,還主要以集體運動形式為主,比如,拔河比賽,讓培智生充分感知勁兒往一處使的“能量”;“兩人三足”比賽,使培智生們懂得相互配合,能夠相互協調步長和步頻;“海底撈月”以組隊傳球的形式考驗培智生的配合與協調;“接力賽”用一根小小的接力棒來傳遞同學之間的團結和拼搏精神……并且教師們也加入比賽,為培智生們展示了有趣的傳呼啦圈比賽,在師生互動、其樂融融的比賽氛圍中,使培智生深刻感知班集體的“力量”與溫暖,使其懂得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也有效激發培智生們的運動激情。
(三)因材施教,提高培智生運動能力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培智生由于疾病的種類和殘障程度的區別,使得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對運動的接受度和學習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教師在組織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時,便要清晰的認知這一點,并能夠根據培智生的差異為其設定不同的運動內容、制定不同的運動計劃,以使其都能夠從課程中獲得收獲,獲得運動能力的不斷提升與發展。
例如,培智生們很多都存在身體協調能力、運動能力較弱的情況,進而在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的初期,教師便要先明確培智生的運動狀況,然后帶領培智生做一些簡單、基礎性的運動活動,逐步提升他們的身體機能,以免過重的體育運動會加重培智生的運動負擔。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定幾種運動內容(球操類、跑跳類、競技障礙類……)讓培智生們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而對于一些下肢存在殘疾的培智生,教師可以引入坐式排球、輪椅籃球等運動內容,使其在行駛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同時,能夠深刻感知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尊重,進而促成培智生對體育運動的主動參與,也有效提升培智生們的整體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
(四)鼓勵評價,激發培智生生活信心
殘障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都渴望受到身邊人的關注與肯定,進而教師作為培智生除家長之外最親密的人,便要善于在開展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過程中,給予培智生鼓勵性的評價,使其能夠從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和被肯定的滿足感,也使其能夠更有信心參與體育運動,以不斷強化培智生的身體素質,使其更加有信心、有勇氣參與社會生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真正形成良性的教學循環。
在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課程后對培智生運動情況、參與狀況、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思,還要做好對培智生運動中的教學評價。比如,平時不喜歡參與體育運動的培智生,在這節課跟著老師做完了整節熱身運動,那教師便要及時給予其鼓勵,告訴他:“這次跟完全程了,下次要繼續努力呀!”當培智生在某項運動中受到挫折時,教師要及時走到他們身邊,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安撫其受挫情緒;當培智生圓滿完成某項運動時,教師也要馬上給予其肯定:“完美,老師覺得你們是最棒的!”還可以加上鼓掌和豎大拇指等肢體動作,使培智生們充分感知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以在獲得精神愉悅感的同時,更愿意參與體育運動。
結語: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既是對新時期特殊教育、教學改革的貫徹與落實,更體現了公平教育理念在實際運用中的價值,進而作為專業的特教教師,我們便要在革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運動與保健課程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模式,以使培智生們能夠感受和參與到多樣化、特色化,且具有康復性質的體育活動,進而使其能夠愛上運動,能夠從運動與保健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身體素質、心理成長、智力發展,使其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參與今后的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劉偉.試論培智運動與保健課程學習評價制定實施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1):158-158.
【2】楊益平.培智學校運動與保健教學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8,(019):44-45.
【3】梁紀恒,邢同淵.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培智學校運動與保健學科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有效策略[J].濰坊學院學報,2018,(003):89-92.
【4】李楚鑫.體育游戲在培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科普童話,2019,(008):49-49.
(廈門市嘉禾學校? 福建省廈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