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花
摘 要:為了提高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需要保證農業在社會中的穩定發展,在滿足人們日益需要的基礎上,提高土壤肥料的質量,避免對農產品質量帶來影響。但是,在對當前的農業生態環境進行分析時,發現其形式非常嚴峻。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需要優化土壤肥料的實施方案,保證農產品食用的安全性。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產品質量;因素研究
新時期,農業產業機構已經對農產品種類進行了分析,對其中的質量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有效應用,然而當前的土壤肥料并不科學,土壤理化性質就會非常嚴重的影響,保持生產系統的平衡性,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對土壤肥料的影響因素進行整合,從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
一、影響農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施肥操作并不規范
由于肥料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所以在對其進行操作和選擇時,需要結合土壤肥料的實際情況,強化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但是,由于一些種植人員沒有創新自己的操作方式,也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還是認為施肥就可以促進農作物生長,大量的施肥就會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出現問題,導致相關的作物施肥過度,并且此物質的質量和產量也會不斷降低,更影響了農作物的發展情況[1]。
因此,由于不同地域本身自然環境是不同的,這會導致相應的土壤條件并不合理。在此過程中,如果不結合實際的種植區域內土壤具體情況進行整合,嚴重影響了施肥地有效性,這會嚴重影響種植作物本身的生長發育情況。
(二)肥料對農作物的影響
當前,在我國農作物種植中主要應用有無機肥和有機肥這兩種肥料。其中的無機肥一般以氮、鉀肥為主,是農作物生長中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有機肥屬于一類含碳有機物,其主要是指動植物的代謝產物。但是,在對這種兩種肥料應用時,種植人員并沒有結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合理施肥,影響了農作物生長的有效性。
(三)種植的模式比較單一
現如今,要想讓農作物本身擁有一個良好生長的發育過程,需要對導致這種所收成農產品質量提升的因素進行整合。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嚴格控制對肥料地施用,還需要重視采用多元化種植模式,如果其出現在一塊土地中,或者是只種植一種作物,就會導致土地利用率降低,其中的農作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嚴重影響了農產品質量。
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肥料管理,科學施肥
由于肥料直接影響著土壤的質量,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更會影響農作物本身的質量。因此,作為肥料監督的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監管體系,不斷加大對賣假冒偽劣肥料企業的力度。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對開展多種宣傳方式,提高購買者對肥料真假的辨識,通過相關的措施,加強對肥料地科學監管,主要目的是在源頭上對農作物的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將其中的安全隱患降到最小[2]。
在對土壤肥料的特性進行分析時,不僅需要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有效控制,還需要對土壤中的主要元素進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促進農作物的穩定生長。一般情況下土壤中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磷、鈣、鎂和硫等,這些元素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農作物的穩定生長,還能夠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為土壤肥料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
與普通的土壤比較,成熟的土壤更能促進植物的生產,幫助果實中的蛋白質更好地生成,并且科學地施肥,還能夠在提高農產品本身質量的同時,為消費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如,一些農作物本身對肥料的施用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以選擇農家肥,或者是渣肥,還有的作物本身是需要大量氮元素,然后積極采取措施適當地增加氮肥施用,控制其比例,可以通過建設合作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廣的科學施肥技術在其中的有效應用,強化種植人員科學施肥的意識。
特別是在新時期下,需要加強對微生物化肥技術地有效應用,可以以示范帶動實際的種植措施,幫助更多的農戶學習科學知識,對施肥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在對微生物化肥的特點進行分析時,需要對生物的菌種進行分析,主要目的是避免傳統土壤肥料實施方式,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同時,加強對這類肥料地有效應用,不僅可養地,還能夠不斷農作物的品質。氮肥作為農作物生長中的主要肥料,可以對農作物的含糖量進行有效控制,不斷強化農作物的蛋白質含量。
如,在對果樹進行種植時,可以通過合理地實施氮肥,不斷提高水果的含糖量。此外,鉀肥也屬于農作物肥料中的主要肥料之間,在對農作物進行種植時,適量地施以鉀肥,可以不斷提高農作物本身的抗病能力,解決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
(二)加強對科學施肥技術的應用
在對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土壤肥力情況進行分析時,發現我國的多數地區土壤中的磷含量是比較少的,并且有的還沒有達到指標。要想進一步測定土壤理化性質,需要積極做到針對性施肥,加強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合理應用。測土配方技術在應用時,需要根據農作物需肥規律和土壤的供肥性能等,實施有機肥料,更有針對性的施加化肥,主要是為了補充土壤中缺少的部分微量元素。
同時,農業科技人員在具體的指導下,要明確肥料具體的施用量,注意配方肥的調節方式,解決作物的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問題,補充農作物所缺少的營養元素,讓養分供應更加地平衡,進而實現對農產品的增收。
(三)合理施肥,創新種植方式
受到傳統種植理念的影響,在當前的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還存在“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的思想,認識施肥越多,其效果也就是越好,這就會導致在實際的種植中出現肥料施用過盛等問題。因此,需要科學施肥,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在了解某一地區實際的土肥狀況下,才可以其進行對癥下藥,保證施肥方案的合理性。
例如,有些作物對肥料比較敏感,在對此類農作物進行種植的時候,可以選擇農家肥,或者是渣肥,這就需要通過建設合格的示范基地,加強對施肥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地有效應用,引導農戶學習更多的施肥技術,從而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品質[3]。
(四)加強對土地利用,合理施肥提高農作物質量
在對土地資源進行利用時,要想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其他問題對土壤質量的影響,需要創新種植方式,完善土壤肥料的應用的方案,主要目的是實現對光溫水肥等資源地充分利用,在提高對土壤本身利用率的同時,預防同類型作物對實際種植效果的影響,不斷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質量的影響,在保證農作物特有品質的基礎,解決農藥在使用中的農藥殘留等問題,通過對土地資源地應用,擴大種植范圍[4]。
氮肥是比較常見的農作物肥料之一,其在農作物生長和成熟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提高農作物含糖量的同時,提升農作物的蛋白質含量。就拿果樹的生長來說,科學施以氮肥,不僅能夠的提升水果含糖量,還能夠提高水果本身的質量。此外,鉀肥是農作物肥料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合理適量施以鉀肥,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進而進一步強化農作物本身的脂肪含量。
此外,在對農作物進行種植時,還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采取措施對病蟲害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監測,分析不同病蟲害的消除途徑。在對其進行治理時,選擇合理的化學藥劑,避免其對土壤和農產品的質量,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技術等,對其進行有效處理,提高農田生態的安全性,實現對土地資源地有效應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業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產品越來越多,為了減少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需要科學施肥,完善農作物的種植方案,合理應用土壤肥料,為農作物的健康生長提供更好的條件,從而為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云霄.土壤肥料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因素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9,597(4):125-125.
[2]高金平.淺談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No.220(4):117-117.
[3]張娟,金艷,郭飛.試分析土壤肥料與農產品質量的相關性[J].現代園藝,2019,(10):222-223.
[4]靳春香,杜立群.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分析[J].種子科技,2020,v.38;No.280(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