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萍
摘要: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主要措施的第五條明確指出,促進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省級課題《基于數字化環境開展小學音樂、美術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課題編號kt202009253569010)就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在教學實踐中進行音樂、美術融合的微課途徑研究。
關鍵詞:數字環境 學科融合? 途徑研究
數字化環境,并不是對傳統教學替代式的進入,而是不斷與傳統教學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斷補充和完善,形成實踐中有效可行的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觀察、思考并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科融合教學的根本落腳點——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會只簡單歸因到某一學科或某一專業的知識上,因此通過微課這一途徑,我們進行了音樂、美術學科融和的實踐研究:
一、在美術教學中融入音樂微課的方式進行跨學科融合研究
美術學科在進行四川童謠教學,使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繪畫、剪紙、泥塑等,但學生對四川童謠所表現出的童趣沒有引起共鳴,更有孩子表示有難度。我們思考: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是否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加入音樂的元素,從聲音上給一個四川童謠有聽覺和視覺的藝術氛圍,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作的動力呢?
我們設想在四川童謠《數星星》美術教學中,導入音樂老師用節奏朗讀和演唱四川童謠的微課方式進行跨學科教學的嘗試,通過不同的班級把音樂微課放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分別融入,課題組進行了跨學科教學實踐。
在四川童謠《數星星》美術教學的課前融入音樂微課,學生在一片茫然和哄笑中進入音樂學習,有點以音樂為主,美術為輔;美術教學課中融入音樂微課,與美術相輔相成,融入自然,美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跟著微課學習童謠誦讀、演唱,音中有畫,畫中有樂;在美術教學課后融入音樂微課,進入太匆忙,融合上生硬,沒有達到很好的藝術氛圍。
經過實踐,我們在四川童謠《數星星》美術教學課中融入音樂微課,比課前和課后融入效果更好,特別是孩子們能邊誦讀邊畫畫的美術課堂一改過去的太靜到融合后的動靜交替,課堂的生動性大大增強。
二、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美術微課的方式進行跨學科融合研究。
音樂學科在進行四川童謠教學時,使用了節奏朗誦、音樂伴奏、軟件伴奏、軟件彈奏等教學方式,學生仍然對四川童謠表現的意境缺乏想象。我們思考: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否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加入美術的視覺效果,增加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讓學生能有更多的創作熱情呢?
我們對四川童謠數星星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壓縮,在學習完四川童謠的誦讀、演唱和律動后,加入美術微課后發現導入語言太直接,學生在一片茫然中進行畫星星學習,我們加入了很藝術的跨學科微課導入:孩子們,聽了你們的誦讀和演唱,天上的星星變得好美,我們的美術蔣老師還通過其他方式表現星星,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孩子們好奇的進入微課,看到了蔣老師筆下靈動的各種星星,他們興高采烈的拿起筆,在老師的要求下,發揮想象畫出一個又一個各具特色的星星,最后,孩子們還一起舉起手中的作品,邊讀邊唱,開心極了。
經過實踐,我們在四川童謠《數星星》音樂教學課中融入美術微課,運用了美美的富有想象和探索的微課導入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特別是孩子們能夠在又唱又跳的音樂課堂,靜下心來想象和創作,改變了音樂課長久的動感,這種融合后的動靜交替,更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三、微課途徑化繁為簡,激發教師創新靈感,創新跨學科融合研究。
基于數字化環境開展小學音樂、美術學科融合的途徑創新研究,則以其提供的各種交流方式彌補了師生因角色地位、個性心理等差異造成的交流溝通少的問題。老師在數字化環境中,為學生提供練習與反饋、個別指導和評價,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和學習反饋等。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學會使用各種認知工具創設學習情境、提供學習資源、寫作與創作、發表個人看法、交流、協作、探索和發現等,滿足了學生交往的需要,對于學生學會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起到重要作用。
在研究過程中將實現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變傳統的音樂、美術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研究問題源于課堂教學實踐,其操作性和實用性有助于一線教師教學運用。本課題音樂、美術學科融合研究,四川童謠教學創新模式的形成,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促進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變革。
我們不能確定未來是怎么樣的,唯一確定的是未來和現在不一樣。現在學校正培養的學生,未來65%將從事現在完全不存在的職業——薇薇恩·斯圖爾特
未來世界的發展和變化超乎想象,孩子現在接受的教育能夠應對日益互聯、以創新為基礎、快速變化的社會嗎?
面對一個唯一確定是不確定的未來,復雜的關系與世界可以從簡單的原理中推導,解構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最核心的競爭力所在。
森嚴的學科壁壘在實際問題面前實際上沒有想象中的嚴格,沒有這樣的一位守門員,我們不需要向他低聲請求:“請給我開門, 那道開啟智慧的門。”一如技術融合教學的路,學科融合等所有有利于老師教,有利于學生學的方法,在尋找智慧教育的路上,我們愿與各位老師同行。
參考文獻
[1] 楊慧. 地方童謠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利用[J].教學管理,2016(5).
[2]鄒雪姣.四川童謠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價值探析[J].戲劇之家,2018(29).
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清水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