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摘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師要精心的組織各種活動提示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的事物,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指導學生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觀察。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靈活多變激發寫作欲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寫自己經歷的有趣事情、自己喜歡的人物,學生讀書后的自己的感受,學生寫文章時,可用詩歌、童話、寓言等文體進行寫作。
[關鍵詞]觀察指導 素材收集 拓寬思路 批改及時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寫作訓練必須與寫作興趣同步發展,必須降低小學生學習寫作的難度,使寫作訓練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臺階,讓學生拾級而上.因此,在寫作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尤為重要。農村的小學作文教學還有很大改善的空間,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學生苦無素材寫
小學生的生活空間有限,尤其是農村的孩子,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少。除節假日之外,每天學習、生活基本局限于校園之內,即使是到了節假日,又被父母以安全為由勒令在家。而長期單調、重復的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無疑造成了學生視野狹窄、認識膚淺、思維僵化和寫作素材的匱乏。
(二)學生有素材,但缺少觀察指導
書上的也有很多習作是貼近農村孩子生活的。比如,要求三年級的孩子寫一種植物或蔬菜,東西是孩子們很熟悉的了,但孩子們反而不知怎么寫,不知從哪里寫起,即使寫一些內容出來,也多是稀里糊涂的。原因是我們的學生缺少教師在觀察方面的必要指導觀察是人們發現、認識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礎,只有“籠天地于形內”,方能“挫萬物于筆端”。
(三)學生不能放開“膽子”寫
有些文題,學生本來是有些內容可寫的,但大多數同學不敢放開手、放開膽去寫,如此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同學們由于寫慣了程式化的文章,寫爸爸媽媽也都是閃光的事情,文章缺乏真實感,減少了感染力。
(四)教師不能很有效地進行寫作指導
教師認識上還存在偏差,不少教師認為作文評語可有可無,更是缺乏新課程形式下的評語,經常是老生常談,缺乏新穎性、情感性,評價手段不夠合理。
二、我的改進措施
(一)引導學生善于觀察,收集素材
寫作素材的收集。教師要精心的組織各種活動提示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的事物,對于身邊發生的有意義的事,要以日記的形式把它記下來。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我覺得在觀察事物時,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觀察。比如,觀察物體,可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如按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等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人物,可觀察人的動作、神態、長相、語言等方面。觀察植物,可按根、莖、葉、花、果等結構進行。
(二)創設情境,拓寬思路
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靈活多變激發寫作欲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思維活躍了,作為教師就要盡力去滿足學生的需要。春天,組織學生去大自然“找春天”;夏天,去聆聽林中蟬聲的聒噪,品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秋天,去分享累累碩果的喜悅;冬天,去領略萬里雪飄的風光,讓學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美,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廣闊空間,使學生產生非寫不可的創作欲望。另外,我還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經過一個時期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又有明顯的提高。
(三)鼓勵學生“放開”寫
經過自己的探索和總結許多著名教師的經驗。我覺得,首先要“放內容”,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寫心愛的玩具、喜歡的小動物、自己經歷的有趣事情、自己喜歡的人物,學生讀書后的自己的感受,還可對學過的文章進行“續寫、補寫、縮寫、擴寫等。還有即使學生寫的有些內容對人物有“丑化”的現象,也應給以必要的引導,千萬不要把學生一棍子夯死,讓學生以后再也不敢寫人物的“反面”的東西了。第二,要“放體裁”,學生寫文章時,可用詩歌、童話、寓言等文體進行寫作。
(四)拓寬文題范圍,自主選擇
如果說為學生提供的作文題目遠離學生所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不符合他們的表達愿望,他們便尋找不到作文的源頭。為此教師在擬定作文題目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作文的對象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拓寬題目范圍讓題目與他們的生活接軌、與他們的思想碰撞。其次還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就是老師提出一個范圍,讓學生在這個范圍內選擇自己想到寫的,自己確定一個題目來寫,也可以同時出幾個題目去選擇,喜歡哪個就寫哪個,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
(五)成果反饋,推動寫作
成功是興趣的支柱。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就動機能激發人們的奮斗精神。表揚鼓勵、成果反饋是推動寫作的一種動力,也是對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強化方式。我把班級的優秀作文匯集成冊,利用“作文園地”和“優秀作文展”展覽優秀作品或好的作文片段,當學生翻閱自己的手抄本時感到心理上的滿足。這小小的成功使他們驚喜萬分,會在孩子的心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有力地促進和鞏固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我們要能正確地把握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要在大語文觀的基礎上,增加人文性和情感性的滲透,要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教師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因勢利導地引導學學生寫出心里話。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立崗著《小學作文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3第2版
[2]楊再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語文出版社2002.1.3
[3]王道金周述友《以生為本突出作文個性》載《小學教學研究》2002.6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小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