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惟波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現代建筑設計逐漸成熟,能夠滿足現代人們生產、生活、學習等不同需求,其功能豐富、空間多樣。古建筑設計形式十分多樣,且大多數古建筑都承載著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代表著精妙的設計工藝。如果將這些思想與理念滲透于現代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可以極大提升現代建筑設計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將古建筑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進行融合,可以進一步弘揚與傳承古建筑文化,有助于建筑設計師設計出富有意境、能夠彰顯我國歷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建筑,達到實用功能與藝術審美的和諧統一的效果。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古建筑設計;融合途徑
1導言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古建筑設計是歷史的傳承,而現代建筑設計則是時代的見證,二者之間的融合正是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能夠促進建筑設計領域的長期發展。相信隨著更多人了解建筑設計的重要性,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之間的融合一定會更加深入。
2現代建筑與古建筑設計綜述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實用、便捷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自動火災系統、智能防盜、電梯等技術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些功能也使建筑形式受到了限制。所有建筑形式的調整與改變都必須優先服從功能性,促使設計者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創意的難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建筑理念非常玄妙,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建筑理念,無論理念是否成熟,在建筑設計受到限制時,必須加深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使設計方案兼顧人們的生活習俗、氣候條件等因素。
仿古建筑就是對古代建筑形式進行模仿建造。在設計前,需要針對古建筑的部分特征要素進行提取,以此體現出古建筑元素,這種建筑并不是單純的古建筑仿制,而是通過現代建筑技術體現古代建筑風貌。仿古建筑的設計風格經歷過非常大的轉變。目前,我國在開展商業街改造時,通常會整體拆除老舊建筑,然后根據商業街的定位確定仿古建筑的年代與風格,設計人員還要結合不同年代的風格元素,重新對整條街道進行規劃設計,盡可能地保留人們對老舊街道原有的記憶,使人們重新感受街道的年代氣息。所以,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是思想層面的進化,利用現代建筑技術完善古建筑的整體構思,但在完善期間同樣需要兼顧現代建筑的特點。
3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途徑
3.1融合建筑設計思想
我國南北方在地理環境上差異較大,故而南方古建筑、北方古建筑風格各不相同,地域特色十分明顯。北方的古建筑大都彰顯出居住者的崇高地位、尊貴身份,例如,北方的紫禁城屬于皇居建筑,一般由青磚和黃瓦建設而成,迎合了“黃色代表帝王”的獨特歷史文化,也充分展現了帝王尊貴無比的身份。北方的古建筑在設計時還十分注重位置、風水、朝向等,宮殿周圍的建筑與宮殿本身相比,在規模上有很大差距,這主要是為了襯托出宮殿的尊貴、威嚴與高大。但是,南方古建筑在設計時往往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遵循天人合一的設計原則,力求使古建筑具有濃郁的自然風景氣息。隨著現代建筑設計的成熟,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思想也應體現出“天人合一”的理念。這樣,既可讓設計體現出現代美、時尚美、藝術美,又可展現出自然美、傳統美與哲思美。
3.2建筑形式融合
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取決于其細節,無論是中國古建筑還是西方古建筑,其主要材質基本都是木材與石材,因為材料、技術的限制,建筑結構在發展期間并未出現過較大的改變,只能通過建筑尺寸與細節的優化來表現出建筑的特點,所以,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成為提高建筑附加值的一種方式,并且越是重要的古建筑,其裝飾細節越復雜。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由于人們對建筑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設計中的制約因素更多。例如,在建筑單體設計中,古建筑的屋頂、屋身、臺基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三者組合后會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態,但是每一種形態都會在三者各自體系中受到局限。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逐漸模糊了三者相互之間的體系界限,建筑形體的變化更加靈活。另外,在古代建筑中,榫卯結構是一種重要結構形式,通過立柱、橫梁等構件相連,能夠形成性能優異的框架結構,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可以將榫卯中的木質材料替換為其他各種建筑材料,在保留榫卯結構優勢的同時提高建筑質量。比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便將榫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融入了建筑設計中,然后結合古建筑中的雕花工藝,使橫梁更富有裝飾性,大大提高了現代建筑的觀賞價值。
3.3借鑒古建筑設計結構
21世紀,我國現代建筑的數量不斷增多,這些現代建筑在設計時大多采用的是從西方引進的現代化建筑設計結構。在古建筑設計時,力求突出庭院建筑的特點,并在設計時講究建筑的對稱性,一般會以某些庭院建筑為中心線來進行建設,然而,現代建筑講究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注重設計的經濟適用性,使得古建筑設計結構逐漸被人所遺忘。在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設計師應借鑒古建筑木質設計結構的特點,不僅要追求設計外觀的極致美感,更要在內部結構設計上融入古典建筑設計結構特色,實現現代美與古典美的融合共生。為了更好地借鑒古建筑木質設計結構,建筑設計師必須要對我國古建筑結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首先,翼展屋頂造型是古建筑屋頂的顯著特點,即便是在如今,也有很多設計師進行仿古建造。其次,古建筑傳統庭院一般運用整期對稱式、自由多變式的建筑構造,對稱式與自由多變式的庭院布局都以木質構造為主,且在建筑組合上有自己的特點。最后,古建筑結構與裝飾部件、木裝修共同構成了文化底蘊深厚的經典古建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可對展翼屋頂造型、對稱式建筑構造以及古建筑木裝修等進行借鑒,讓現代建筑設計也能“古”味十足。
3.4建筑設計空間理念的融合
建筑空間的意象表達是人與環境相互融合后的產物。所以,建筑空間形式的本質是為了滿足人們心理需求而改造出的一種空間環境,建筑空間是具有主觀性的事物,是將主觀意象轉化為客觀現實的產物。將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進行融合時,需要通過現代化的建筑設計手法表現古建筑空間設計理念。建筑的功能特點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緊密相關,所以,影響建筑空間設計的主要因素便是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以及心理層面的感受,雖然不同人的習慣存在差異,但從大方向出發卻存在共性。例如,中國人的心理習慣便普遍傾向于居中為尊和空間方正。
在古建筑設計中,庭院空間最為顯著的特征便是具有封閉性與內向性。空間屬于半私密空間,能夠有效滿足人員的特定日常活動。因為傳統建筑往往會將不同的功能性建筑進行組合,形成庭院。而現代建筑則因為復雜性,土地資源的緊缺以及房屋的高度密集性,弱化了庭院空間的必要性,使庭院逐漸減少,此時則產生了圍合空間的設計模式。圍合空間是通過單體、墻體圍合形成的室外空間,這種圍合方式非常靈活,不用局限于空間形狀。現代建筑對于軸線以及序列的要求更低,空間靈動性也因此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所以,在空間設計中需要體現空間設計的多變性。
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現代建筑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建筑能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自由、便捷以及趣味的生活環境。但是發展現代建筑并非意味著要拋棄古建筑設計理念,在進行現代建筑設計時,應立足于兩種不同設計理念的特點,深挖古建筑與現代建筑設計的關系,通過各種策略,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與滲透,以推動現代建筑設計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督.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33):60.
[2]賈舒婷.試述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J].建材與裝飾,2020(19):111+113.
[3]趙剛.探討現代建筑設計如何與中國古建筑設計相融合[J].建材與裝飾,2019(33):139-140.
[4]劉爽.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6(0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