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
摘要:在設備安裝期間,施工人員需要充分考慮現場的安裝環境與線路的復雜性,充分考慮設備的安裝標準,在安裝過程中做好對安裝質量的卡控工作,避免對地鐵運營服務產生不利影響機電一體化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已然成為未來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研究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發展與應用對一個國家工業的進步和國力的強盛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機電安裝裝配化技術;地鐵;運用研究
1機電一體化概述
(1)含義。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交互融合的產物。機電一體化技術包含了機械學技術、半導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2)發展階段。隨著機械技術與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融合程度的深入化,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包含的高新科技技術也越來越多。每一次微電子技術的進步都是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推動。根據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滲透發展的特征,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萌芽階段(20 世紀 60 年代以前)。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通產率先在機械中采用了電氣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數控機床做試驗,但并未取得成功。最初,電氣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應用多應用于軍用機械。這一時期,機電一體化技術開始萌芽。②蓬勃發展階段(20 世紀 70 年代—80 年代)。20世紀 70 年代初,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成熟,電子技術與電氣技術的結合應用也逐漸地由軍用轉為民用。這一階段,微機逐漸的商品化,集成電路實現了大規模化。同時,機關技術與光學技術應用與微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中,集成為新的光信息技術。光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了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抗干擾能力。光信息技術在微電子技術中的應用為機電一體化的信息可視化、高速處理奠定了基礎。當時已經應用光子、電子技術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機械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結合,進一步加深了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融合。當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 CPU、ROM、RAM 等基本單元和模塊化的接口電路,為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機電設備自動化發展的重要性分析
機電設備在當前社會行業生產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展開機電設備自動化發展的重要性分析,也就是整項研究工作在實際開展之前需要切實把握的內容。具體的重要性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提升生產工作的實際效率
機電設備將會應用到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當中,所能夠產生的效用是非常明顯的,其中最為顯著的表現集中在,能夠使得現有生產工作開展的效率,從本質上得到提升與強化。具體分析來看,機電設備自動化得到良性發展,將能夠使得機電設備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作用到相應工作環節當中,又因為機電設備本身所具有的自動化屬性,因此能夠切實有效地確保,工作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在相對穩定的方向下得到開展,即便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挑戰問題,那么也應當能夠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加以自動化解決,因為機電設備本身所具有的自動化特點,因此也就在較大程度上,直接提升了生產工作的實際效率,對于此點重要性,需要得到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2.2優化工作開展的有關流程
機電設備自動化的發展,還能夠使得現有生產工作開展的基本流程,從根本上得到優化,也就是使得工作開展的質量水平,從本質上得到提升。機電設備自動化的發展,將會使得現有機電設備的運行質量水平得到提升,之后作用到具體工作開展流程上,也就能夠為實際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個相對堅實的前提基礎,從而確保后續工作的開展,能夠在相對穩定的背景前提下得到開展,即便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也能夠根據機電設備自動化的機制,及時有針對性地加以處理。因此,優化工作開展的流程也就是其重要性的表現之一。
3地鐵機電安裝中裝配化技術的應用分析
為確保地鐵工程的安全、平穩運行,要加強對機電安裝質量的把控。首先,在施工之前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其次,還要合理確定裝配順序。通過對設備及管線模塊化裝配式施工過程中“五種誤差:信息收集及材料尺寸誤差、深化建模誤差、加工誤差、運輸變形誤差、裝配累計誤差”進行分析,重點控制“三種精度:設計精度、加工精度、裝配精度”。采用精細化建模、模型直接生成圖紙、工廠自動化數控加工設備、360放樣機器人、3D激光掃描等手段消除機房裝配綜合誤差。
3.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一方面,開展機電安裝施工前,應嚴格做好模型的搭建,并進行料單、圖紙的準備工作。應用裝配化技術進行施工時,應特別考慮時間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與生產廠家保持良好的交流,并做好項目對接。機電安裝裝配化技術的應用,雖然節省了施工材料采購的時間,但在施工前需要與廠家做好對接,并進行產品模型的對接。一旦配合過程中發生問題,將對整個安裝工作帶來嚴重的后果。此外,要加強對裝配現場的管理。一般來說,施工現場首先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設備的管控,其次還要加強對裝配化技術應用水平的管控。
3.2科學規劃裝配順序
上述準備工作結束后,要科學規劃裝配方式與順序。在裝配階段,研發了補償段+控制段的遞推式施工消差技術,將循環泵組裝配模塊作為控制段,與其對接的機電管線裝配模塊按規劃好的線路進行遞推式裝配,在機房外側或兩個裝配線路之間設置補償段,采用現場預制的方式消除補償段誤差。
3.3合理控制裝配誤差
地鐵車站施工期間,主要用到的裝配誤差控制分段方法有兩種:補償段、控制段、遞推施工段。補償段,即采用工廠預制與現場預制相結合的方式,對于裝配關鍵線路的關鍵節點設置補償段,采用現場實測實量、現場預制的方式消除誤差。控制段,即裝配線路上的關鍵控制點,一般首先裝配就位,在同一裝配線路上與其連接的其他裝配模塊順序裝配。遞推式施工,即控制段首先裝配就位,在同一裝配線路上與其連接的其他裝配模塊順序裝配,將各個接口可能出現的誤差累加至最后的補償段,通過補償段現場預制的方式消除誤差。在主管道的分支連接處、水泵模塊與主管連接處等位置設置誤差綜合補償段可在固定位置一次性消除所有誤差帶來的影響。
3.4吊裝工藝
在開展吊裝工作之前,要使用BIM技術模擬與分析地鐵預制構件的裝車、運輸等環節,并合理利用運輸設備的空間條件,提高運輸工作的效率,降低構件運輸成本。當材料或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之后,要結合裝配順序科學堆放構件。這樣一來,施工過程中可以做到“隨裝隨取”,進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現場調度工作的難度。就地鐵車站空調水機房施工工作而言,所用到的構件重量大,再加之吊裝空間的限制,如果構件堆放錯亂問題嚴重,將直接影響到拼裝效率與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吊裝工作中要合理應用吊裝設備進行懸掛與吊裝。
結語
地鐵運行速度快、價格相對較低,目前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必備交通工具之一。在開展地鐵機電安裝工作期間,要加強對裝配化技術的應用,并加強對關鍵施工環節的質量把控。但是,裝配式結構施工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的困難,需要設計人員與技術人員進行不斷改進與優化,確保地鐵工程施工安裝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馬萬峰.預制化加工及裝配技術在地鐵機電系統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19(19):194-195.
[2]彭沖.BIM+裝配式在廣州地鐵六號線二期機電設備安裝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8(12):214-216.
[3]李輝.BIM技術在機電安裝施工中的管理應用[J].居舍,2018(2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