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琪
摘要:生態城市理念作為提高城市建設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目標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當前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理念的應用仍存在較多問題。本文提出了融合策略,應做好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加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保護自然遺跡。
關鍵詞:生態城市理念;城市規劃;規劃設計;體現與融合
引言
社會發展離不開城市的合理規劃,近年來我國對城市規劃尤為重視。生態城市的規劃途徑是目前國內外對城市規劃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所謂生態城市規劃途徑,就是說在一定的任務目標之下,對城市某一段發展時間的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全方位的建設,而該建設也包括對土地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對城市的布局等等。可以說,生態城市的規劃途徑是一個非常系統且整體性較強的管理活動,而這方面正是我國的城市規劃發展所需要的角度。生態城市會成為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對建筑的改造和革新,也是對城市建設理念的創新,將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完全融入城市建設中,可以提升城市總體規劃水平,推動現代城市的快速前行,為人們構建綠色舒適的生活空間。
1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體現與融合
生態城市不僅與人們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對城市規劃設計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且我國在長時間歷史發展中,生態環境一直都作為重要的部分,關系到地域環境、歷史文化的變革,既為豐富文化內涵、建立完善的文化體系提供了保障,也為城市進步奠定了基礎。隨著時代的前行,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認知也發生了較大改變,生態建筑學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得以完善和應用,為目前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更多變化依據。生態城市是依靠生態建筑學的相關知識衍生出來的,是對傳統建筑的一種創新,既保證了建筑的功能性、美觀性、實用性,也可削弱對周邊環境的污染,營造協調、舒適的空間環境。從現有資料數據分析可知,一些發達國家早已經將生態城市融入城市生態規劃中,反觀我國生態城市理念還處于初級階段,工作重點仍在加大工業化建設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為此,有必要加大生態城市理念的研究力度,并根據城市現狀嘗試改革創新,落實可持續發展要求。
2城市規劃設計原則
2.1以人為本
設計人員在進行城市的規劃時必須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工作開展的原則,將當地居民的工作、生活要求作為規劃過程中主要地考慮方向,進而更好地保障城市規劃工作的質量。現如今,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階段,城市也正向著智能化、環保型的方向發展,所以在進行城市的規劃時就要對城市的綠化予以重視,并且還要配備與之相配套的措施,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居民生活娛樂的需求。而且在進行規劃時還要對其空間布局予以重點關注,對基礎設施和布局結構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推動以往老舊的、與居民生活需求不相符的布局實現更新,如此一來就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更好地保證居民的生活質量。
2.2地域特色
設計人員在進行城市規劃時還要對當地較有特色的自然景觀進行保護,并將城市規劃與自然環境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生態文明城市的創建,進而也會為城市旅游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為了能夠有效地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設計人員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則要對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進行了解和分析,將其融入城市規劃中去,如此一來城市規劃就能夠與人文文化和歷史文化進行有效融合,進而也就能夠表現出城市的自身特點,使得其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有利于特色城市的構建。
2.3經濟性原則
在實現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目標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經濟性原則要求,有利于控制設計成本,保障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確定符合其實際情況的規劃設計方案,為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經濟性原則的指導下,有利于降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問題發生率,不斷完善其設計方案,滿足生態城市建設中的資金高效利用要求,避免影響其規劃設計工作落實效果。
3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融合優化
3.1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
很多城市在實際的發展中都是依水、依山而建的,原始的生態環境物種較多,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自我恢復能力。因此在城市生態規劃方案擬訂過程中,需要制訂合理的保護方案,加大對于原始生態環境的保護。尤其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對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結合城市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在充分融合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有效開展綠化工作,提高灌木、喬木等相應植物的比例,借助科學的方式對城市進行綠色建設,將植物綠化和建筑設計相結合,不斷提高城市綠色的容積率。城市規劃環節還要有效運用本地的植被資源,更好地將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
3.2做好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方案
要想做好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應科學合理地設計城市的各個功能區,分析城市文化背景和風俗魅力,做好景觀布局設計,重新整合產業結構。在城市整體框架下,規劃好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其形成統一的生態環境。隨著現代化城市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向往自然氣息,年輕人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因此人們更加重視身體健康,晨跑、夜跑等運動逐漸普及,規劃設計時,應設計好體育鍛煉地點,滿足人們需要。此外,城市蔬菜種植產業園也可在高科技的指引下,大力推廣建設生態產業園,以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利用科技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加強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滿足人們的現實需求。
3.3加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
濕地生態系統是介于水生生態系統和陸生生態系統的一種生態系統,相比其他生態系統,不僅環境梯度更大,且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可以起到調節城市氣候的作用。城市濕地生態系統不僅擁有豐富的土壤、水源和濕生植物等,還有助于改變人類的生存條件,可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有些城市在最初設計排水系統時,由于修建不善,或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型建筑物對城市排水系統造成了破壞,導致城市內澇問題越來越明顯,旱澇等災害發生頻率不斷升高。加強對城市濕地的保護,不僅能提升城市對旱澇災害的抵抗能力,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還能提升人類生存環境質量,推動城市長遠發展。
3.4節能環保設計的體現
在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體現節能思想,并且倡導償還原則,這是基于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生態資源利用這一角度為出發點所提出的建設理念。在整個城市開展設計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倡導并且提倡緊湊型的城市設計布局理念,對于過去單體性質的建筑進行能源優化設計,并且建設節能型建筑,倡導當前所提倡的新型能源概念。對于優秀的現代建筑物來講,應當能夠實現低投入以及高產出盡可能消耗最少的能源,然后換取到最為舒適的生活,以及工作環境和建筑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各種措施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效率,確保工作質量狀況良好性,為城市建設效果增強提供更多的專業支持。在提升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水平、優化其設計方式的過程中,應加深對具體措施科學使用的重視程度,落實針對性強的設計工作,確定符合實際要求的規劃設計方案,促進生態城市建設及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更好地體現規劃設計的潛在應用價值,滿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洪國春.淺談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關系的探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8(35):2-3.
[2]馬冬艷.城市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密切關聯[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1):46-47.